极速聊科技|#开放新基建#后直播时代的计算与存储( 二 )


文章图片
丁煜:首先感觉现在的应用确实是让CPU这个原本占据中心位置的一个数据处理单元的中心权威地位受到了影响 。 现在有很多的负载其实都已经放到了协处理器上 , 或者加速器上 。 就像您刚才提到的比如说视频类的、媒体类的处理 , 包括像AI更是目前比较依赖协处理器 , 甚至在网络上 , 也有很多网络的处理现在也都是通过一些像智能网卡、FPGA一类的技术来进行加速的 。 所以这块我感觉对产品的设计还是变化蛮大的 。
因为这些应用 , 包括这些加速单元 , 它们是随着客户应用而变的 , 这个实际上对我们来说 , 可能以前我们只需要开发一个所谓的标准机型 , 通用产品 , 各行各业都可以买 , 都能用 。 但是现在因为客户的应用属性不同 , 他有可能对这个产品的设计就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客户有这种定制的诉求 , 因为确实是标准品在承载业务的时候不能做到效能最佳 , 相应的也给我们这些厂商带来了可以说是额外的压力吧 , 因为我们要针对它的应用重新设计产品 , 会增加我们的库存种类、运营难度 , 所以这一块我感觉对行业还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的 。
张广彬:我觉得丁煜说的有一点很对 , 因为前几天和美国一个很著名的服务器生产商的人交流 , 他也说大家都用标准品就好了嘛 , 为什么搞那么多定制呢?其实按我的理解是因为现在应用在变化 , 标准品可能是根据以前的市场来做的 , 那它可能在一个特别大规模的情况下效率不是最优 。
另外一个 , 我感觉咱们差不多这20分钟了大家还是比较和谐的 , 但是我还是希望制造一些争端 , 比如说SSD和硬盘之间 , 刚才Harry也提到了分层 , 但是站在某大厂的角度 , 要用QLC取代硬盘 , 当然这个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发生 。 郑宇 , 我不知道从你的这个位置上来说 , 你是不是支持QLC取代硬盘 , 或者说还是认为现在还是一种分层的形态?
郑宇:因为希捷也是存储业界的巨头 , 也是老兵 , 我们是新兵 。 所谓国产 , 我们也是个国产SSD企业级视频解决方案的一个供应商 , 我们其实也看到了实际上整个用户从计算、存储到网络传输的通路上都在面对像直播、线上巨大的压力在打通这条路径 , 在寻找好的方法 , 但是最终我们是以服务器为整体来形成在基础架构上的支撑 。
这个分层的概念我非常认同 。 分层首先从Flash慢慢成为存储的主要的一个从性能和容量上的新层次来看 , 我觉得这两年已经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 。 实际上我们从过去的讲法上叫这个数据的温度 , 开始逐步地升温了 , 整个网络形成的虚拟世界越来越讲究体验 。 这个体现在IOPS有没有更多的用户可以同时地并发支撑 , 也体现在延时上我们能让用户更好地体验到及时的一些数据反馈 。 这方面我们认为如果国产的方案和国内的研发团队进入是有利于帮助用户在各种新的 , 不管是分层还是个性化的体验上更好地得到支撑 。
从我们现在的看法来讲 , 不只是在硬盘和Flash上产生了分层 , 事实上在Flash内部也是有分层的 。 最初是MLC , 逐步切换到TLC , 现在还有QLC的新话题 , 甚至PCM也有可能加入进来 。 其实大家最终的诉求我觉得是两点 , 一个是更好的容量、性能的增加 , 另外一个是性价比能不断地提升 。 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比较的过程 。
现在来看 , TLC和QLC两个技术的思路不一样 。 一个是存储数据的位元数会有密度的增加 。 从TLC本身来看它的多少层 , 3D的层数也是对密度的增加 , 实际上我认为是一个竞赛 。 但是 , QLC和TLC在存储的介质特性上是不一样的 , 应该讲TLC今天我们看到还是明显地呈现了在耐用性、整体设计的成熟度各方面上的优势 。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TLC在整个3D密度层次上能够继续良性上升的话 , 对QLC能否产生真正的规模化的替代是有相当的压力的 。
【极速聊科技|#开放新基建#后直播时代的计算与存储】今天来看 , 我仍然认为QLC可能在消费类市场应该是比较适用的一个介质 。 而对于企业级的数据中心 , 如果TLC能够随着技术演进继续发展 , 对QLC能否顺利地进入这个市场成为主流 , 还有待观察 。 这是我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