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祖逖: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二 )


南渡后的东晋司马睿对祖逖还是很看重的 , 先是封了个奋威将军 , 后又加了个豫州刺史 , 这个就有点扯把子了 , 豫州在中原 , 早已被那几胡争来夺去的弄得同无人烟了 , 当时在后赵石勒手中 。
司马睿的心思其实不难理解 , 恢复故土当然要支持 , 但首要之事是在江东站稳脚跟 , 其它以后再说 。 而祖逖却是个以北伐 , 光复国土为已作的壮士 , 那就把那豫州给你吧 , 有本事打下 , 那地儿就是你的啦 。 至于军费嘛 , 就请多理解了 , 只给了祖逖一千人的粮食 , 三千匹布 , 而且不给铠仗 , 兵士就自己去招募啦 。
【爱历史】祖逖: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文章图片
这祖逖还真是有血性 , 带着千把个小兄弟就渡江北伐了 , 船到中流 , 奋然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 有如大江!”辞色壮烈 , 众皆慨叹 。 大江东去不复返 , 祖逖意思是自己绝不无功而返 。 这也是成语“中流击楫”的出处 。
就凭这点点人马想要立即有大作为毕竟是很困难的 , 而且粮草也是难以为继 , 于是 , 祖逖在招抚了几股流民势力后 , 便开始攻伐坞堡 。 所谓坞堡就是一些富豪之家为求自保 , 纷纷构筑的一种营垒坚壁 。
而据陈寅恪先生考证 , 祖逖攻伐的这个坞堡 , 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源 , 由没有成功南渡的流民豪强武装组成 , 据险自守 , 形成一个半军事化单位 , 妇女老弱耕田织布 , 强壮男子抵抗外侵 。 这些坞堡有大有小 , 也相互攻伐 , 一旦被攻破 , 男子被杀或者被收编 , 女子粮食被抢 , 换言之 , 祖逖此时的作为 , 实际上同土匪是没啥区别的 。
【爱历史】祖逖: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文章图片
祖逖积累了力量 , 开始跟石勒正面交锋 , 由于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 , 屡战屡胜 , 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 他非常有领导才能 , 部下其有微功便赏不逾日 。 书载其“躬自俭约 , 劝督农桑 , 克己务施 , 不畜资产 , 子弟耕耘 , 负担樵薪 , 又收葬枯骨 , 为之祭醊 , 百姓感悦 。 ”
他曾置酒大会当地有名望之人 , 有耆老感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 , 死将何恨!"乃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 , 三辰既朗遇慈父 , 玄酒忘劳甘瓠脯 , 何以咏恩歌且舞 。 ”由此观之 , 祖逖还是很得人心的 。
但是 , 正当祖逖厉兵秣马 , 推锋越河 , 准备扫清冀朔时 , 朝廷担心他拥兵自重 , 尾大不掉 , 遂派戴若思为都督当祖逖的上司 , 其实就是监军 。 祖逖非常不痛快 , 意甚怏怏 。 担心戴若思来了之后阻挠他的北伐大业 , 感激发病 , 忧愤而卒 , 时年56岁 。
【爱历史】祖逖: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文章图片
祖逖一生的精彩集中于后半生的北伐 , 他是被后世称赞为民族英雄 , 而且也被冠之为“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但我觉得 , 这时候的所谓民族英雄 , 无非是说他是同胡人作战 , 而此是的所谓胡人 , 很多其实就是汉人 , 何况很多的胡人 , 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接受汉化 , 其中尤以北魏为甚 , 即使如祖逖主攻的石勒 , 他也是现在的山西榆社人 , 那是不是可以说 , 只要是渡江作战的 , 都可以视之为民族英雄 。
祖逖北伐未竟而殁 , 实在是令人扼腕 , 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真还是没有到时候 , 也就是说 , 形势还没有到能够恢复中原之时 。 祖逖所恢复的地方 , 作为后方根据地的东晋是无法为他提供后勤保障的 , 光靠他自己补给实在是难以为继 , 所以 , 失败也是有其必然性 。
再者 , 朝廷官员行牵制之事 , 祖逖为此气愤而亡 , 其实这觉得如果说祖逖是否想多了 , 或者气度稍微地小了点是否合适 。 想那司马家本身就是权臣 , 手握兵权最后才达到篡位目的 , 他们对兵权的控制那是有高度敏感性的 , 给祖逖派个上司来监管应该说是正常的行政安排 , 总不能你祖逖只能是皇帝直辖吧 。
【爱历史】祖逖: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文章图片
所以我认为 , 祖逖之死应该不是对朝廷派人挟制忧愤成疾而病逝 , 因为 , 来的人还没到位呐 , 你又不知道来人对你是支持还是捣乱 , 万一是个对你有极大帮助之人也未可知 , 如何朝廷一宣布给祖逖安排个上司 , 这祖逖便“忧愤”了呢 ,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
综上所述 , 祖逖北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并不是东晋政权不支持 , 而是当时的国力达不到与北方相拼的实力 , 东晋政权首先要解决的是内部的稳固 , 其它就只能是象征性的支持了 , 所以 , 祖逖靠民间征集来的兵去同常年征战 , 训练有素的北方军去血拼 , 虽然也曾取得一些胜利 , 但毕竟是短暂性的 , 失败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