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真美。”夏目漱石把”我爱你“译为这样四字。到底是因为月亮美还是人美呢?还是说,月亮是因为有想要告白的人的存在而美呢?
不曾用文字点明的思绪是未完的故事,笔染墨晕穷尽之处的空白、烛光无法穿透的黑暗空气、与浑浊明润的玉也是。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古代帝王家陶俑的色素复原图,用电脑合成其刚刚上了鲜艳彩漆的样子,在惨白的模拟光下令人倍感粗糙诡异,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其中的任何故事并淹没于现代廉价工艺制品的海洋中。我也曾在一些文艺表演的节目前大发牢骚,那样极尽艳丽的特效形成不断变化的混乱纹饰,红,绿,蓝,黄在每个像素上碰撞乱舞,我心里大呼痛苦,似乎一切的美感都会被色彩刺目的明亮切割成赤裸裸的肤浅丑陋。
【 厚重|“一些美只能存在于特定的光影中”——品读《阴翳礼赞》】”光污染“三个字几乎脱口而出。现代的城市被光亮污染,空旷透明,任何阴翳都无法逃脱被消除的命运,在黑暗的未知中繁盛的细雪,薄雾与无需道破的想象也是。超额的光线让一切都看起来尖锐而界限分明,棱角挺立,甚至平整路面上细小的石子和桌子上小小的凹陷都被锐化夸大成无法忽视的瑕疵,夺走了人们注意美的视线。正如《阴翳礼赞》中提到的,壁龛因为暗淡的光线而产生浓厚的阴影,给人以肃穆的悠久之感;而如果安上足以点亮整个房间的电灯,壁龛就成了几方过于朴素粗糙的平面,失去了氛围之美。就好像美人,即便肌肤如玉,倘在人前露腚伸腿则是无礼,那种露骨的明亮太有违礼法,它一味强调看得见的部分多么洁净,反倒使人联想起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在暗淡含蓄的阴翳之下,一切都被笼罩在柔和的温情之中,光线透过庭院,穿过木廊再从纸窗射入已经变成一种弥散的厚重,一切都不甚清晰,而正是这模糊的神秘滋生出”万物皆有神灵“的美感。在大川裕宏为《阴翳礼赞》摄制的照片中,有油灯里孤单一点火苗照亮模糊于后景的红花帷帐,有一火将缠绕了金丝纹理的纸门点亮了一小片暖黄透光的区域,甚至有一张仅仅是两只不同高度的蜡烛在阴影中充斥了两片圆形的橘色空间;而其他区域则模糊于视野,隐约可见植物细藤的丝丝剪影,或者没入黑暗的木质走廊。光线仿佛被改变了性质,“看上去就好似一粒粒来着彩虹光芒,渺如细灰般的粒子充斥于眼前”,无法穿透四周的阴翳却完美融入其中。或许曾有虔诚的半老女士身着和服,跪坐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在窗外的雨声中轻轻擦拭桌面;或许有小孩子因为烛光无法照亮的角落一声轻微的响动,便幻想出了百鬼夜行的狂舞;又或许,真的有神灵或魑魅于黑暗中起舞呢?这些阴翳滋养的故事恐怕无人能知,可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文章插图
“美并非在于物体,而在于物体与物体相合而生的阴翳之浓淡明暗。”
和式漆器表面覆盖繁复华丽的莳绘,其中大量使用金色,不是为了在充足的光照下将华美一览无余,而是为在微光之下能够不是露出几条细细的金丝,随着角度与烛光的变化流转,用沉沉暗夜中创造出的细节编织出一个光怪梦幻的世界。而漆器汤碗更能让人品味阴翳的悠久绵长,无法辨别颜色的液体在同样阴郁的碗底翻涌,或者抹茶的青绿泡沫在饮尽后于黑红的碗底凝结,或是白米饭在暗色的碗中更显温润饱满,热食的蒸汽和香味随之弥散在空气中。
东方的金属器皿并不和西方一样必须擦拭至锃亮反光,相反,我们更喜欢让它们自然地暗淡下去,填上几道时间的划痕和厚重,这样方能在昏暗的光线下细细摩挲其雕刻精美花纹上的岁月。无论是大川先生拍摄的金属盒上的精巧樱花,还是屏风上青金色的花草,都在阴影下显现出朦胧浓郁的质感。
或许挂在墙上的卷轴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墨迹也几乎隐没于泛黄的唐纸上难辨界限,但那副画不过作为一个优雅的“平面”来承载微光,发挥着与砂墙,汤碗和银壶完全相同的作用。
在如同细密的初雪般的微光下浅尝一口凝结的时间,“仿佛在屋内就难辨时光流淌,不觉间岁月逝去,再出来已是白发老者。”这时,器物并不作为器物本身而存在,而是构成阴翳与光明氛围的一部分,成为静谧与厚重的回味。
文章插图
然而若是将他们拿到苍白的电灯下,无论是金属器具还是漆器就丧失了原本的魅力。砂墙与纸窗反射出苍白的光,朴素而无趣至极;金属的反射更为刺目,阴翳的灵韵与厚重质感全被跳动的光电驱散;至于漆器,其上华美的莳绘便看上去花里胡哨很是浮躁,“甚至显得恶俗”。由此可见,东方的美学很大程度上基于不甚明亮的光照,或者是黑暗带来的含蓄内敛的,宛如冥想的氛围。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