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史说三国:二四六 权臣落幕( 二 )


孙权痛惜感悼 , 几天吃不下饭 。
阚泽同州的前辈唐固 , 字子正(一说世正) , 是丹阳太守唐翔之子 , 其人修身好学 , 被时人称为儒者 , 著有《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等书的注释 , 常有几十人听他的讲授 。
孙权被封吴王后 , 任命唐固为议郎 , 从陆逊、张温、骆统等人而下都拜他为师 。
吴黄武四年(225年) , 唐固任尚书仆射 , 于七十余岁时去世 。
【历史故事】史说三国:二四六 权臣落幕
文章图片
处死吕壹后 , 孙权派中书郎袁礼赶赴各地 , 替自己向诸位官员将领道歉 , 同时征询他们对革兴时事的建议和意见 。
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却不肯发表意见 , 全推给了陆逊、潘濬 , 说:“我们都是武将 , 不问政治 , 不掌民事 。 此类事情 , 还是问问陆逊、潘濬的意见比较好 。 ”
陆逊、潘濬见到袁礼 , 谈起吕壹事件 , 不禁流泪不止 , 虽说态度诚恳 , 但仍不免辛酸痛苦 , 甚至心怀危惧 , 言谈之间不时流露出惶恐的神情 。
袁礼返回后 , 悉数报告孙权 。
孙权对诸葛瑾等人非常不满 , 下诏责备他们这种明显推脱 , 不敢责任担当的行为 。
但他也从各地官员、将领的反应上 , 深感吕壹事件对吴国上下的不良影响 ,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 , 估计一时半会儿很难消除 。
于是 , 他下诏检讨自己一时失察 , 受人蒙蔽 , 说:“我听了袁礼的报告 , 不禁怅然 , 内心深感困惑 。 为什么?天下只有圣人才能无过 , 只有聪明人才能自察 。 普通人的举止行动 , 怎么可能全部正确?我自以为是 , 不听大家的意见 , 伤害了大家的感情 , 一时忽视而没有觉察 , 所以使各位心存疑虑 , 也是难免 。 不然的话 , 你们还有什么缘故至于这样?”
然后大打感情牌 , 极力笼络大家 , 说:“我与各位共事 , 从年少至年长 , 如今头发已经花白 , 自我认为不管是明面上 , 还是私底下 , 都可以和诸位坦诚相见 , 于公于私都很到位 。 大义上讲 , 我们是君臣关系 , 但从恩情上说 , 犹如骨肉至亲 , 荣耀、福分、喜乐、悲戚 , 都共同分享和承受 。 忠臣不应该隐瞒实情 , 智士不应该保留谋略 , 不论事情是非如何 , 各位怎么可以隔岸观火 , 袖手旁观 , 自得悠闲呢?我们同舟共济的情分 , 还有谁能替代?古代管仲对齐桓公 , 遇有善行就赞叹 , 有过失就直言规劝 , 如果不被采纳 , 则永不休止地劝谏 。 我自知没有齐桓公的德行 , 可是各位不肯开口直言规劝 , 仍然采取避嫌畏难的态度 , 就这一点而言 , 我比齐桓公好多了 , 不知各位比起管仲来又是如何?”
他表态说:“凡事都应有所变革 , 不断改进 。 无论大家有任何意见 , 我都乐于接受 , 用来纠正我做得不够的地方 。 ”
【历史故事】史说三国:二四六 权臣落幕】最后 , 他号召大家:“共同建立大业 , 统一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