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税收守护“蓝白之上”的文化传承

印花、扎花、浸染、拆线、漂洗、晾晒……一道道工序,一份份勤劳,创造出了“不用针线的刺绣,不经纺织的彩棉”,这便是云南大理白族传统技艺——扎染,一种把大理的“蓝天白云”浸入棉布的白族文化。
走进云南大理喜洲镇周城村的白族院子,迎面就是一片片染过的以蓝底白花为主的各色布料,晾晒在阳光下。在这个有“扎染之乡”美誉的白族聚居村落,不仅有风花雪月,更有白族人家祖祖辈辈的技艺传承。段树坤,出生在周城的一个白族扎染世家,是白族扎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重拾家庭染坊,到建立扎染博物馆,再到创办大理市某扎染有限公司,段树坤坦言一路走来,自己是国家好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技艺|税收守护“蓝白之上”的文化传承
文章插图
大理州税务干部走进扎染企业,宣传税费优惠政策。杨宏斌摄
2015年底,段树坤夫妇以“公司 农户”模式创办该公司,逐步发展成一家集白族扎染服饰、工艺品批发零售、传统技艺传承培训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企业。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参观体验的客人达10万多人次,扎染旅游商品年营业总额达到了70多万元,较公司成立之前增长了近30%。
自企业成立之初,当地税务部门就一对一精准分析适用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特别是近两年,国家施行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尤其是起征点提升至15万元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再减半的政策,我们70多万营业收入享受了税收减免4万多,成本降低让我们的底气更足了。”段树坤表示,今后将扩大经营范围,加大人才培养、工艺改进,争取把白族扎染工艺园发展成为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该公司致力于扎染产品的创新,不仅加入了栀子、苏木等新的天然染料颜色,还加入了真丝材质。“白族扎染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家民族企业,我们不只是满足市场需求,更要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让大理白族扎染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璞真扎染博物馆内,段树坤看着民间收集而来已有百年历史的服饰、被面(扎花)自豪地说。
在扎染技艺的传承发展中,税费政策的支持还不止于此。对于同样出生于周城村,返乡创办大理市某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张翰敏来说,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扎染工坊往日的热闹,工坊内体验者寥寥无几,企业扎花组、车篷组和刺绣组八十多位员工只能暂时停工。
在她一筹莫展之际,税务人员主动送上了税费优惠政策。“优惠政策让我们企业受益很大。”据张翰敏介绍,2020年企业享受了起征点以下纳税人增值税减免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近2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疫情期间,张翰敏团队通过自媒体网络宣传,成为了周城村的网红,很多人都来线上打卡,虽然疫情严峻,但收入不降反升。
技艺|税收守护“蓝白之上”的文化传承
文章插图
大理州税务干部走进扎染企业,了解扎染工艺。杨宏斌摄
据了解,从小跟着奶奶学习扎染的张翰敏,内心一直牵挂扎染蓝。2012年,她深感家乡的扎染技艺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便从北京辞职返乡创业,成立团队传承发展扎染技艺和白族文化,曾被评选为大理“最美绣娘”、白族扎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张翰敏创业之初,无论是研究扎染技艺还是融入现代设计元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地税务部门积极上门服务,问需问计,帮助企业享受创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辅导企业发票申领、开具等流程,有针对性地提供实实在在的办税便利。
“得益于税收政策的支持,我们打算用省下来的钱开办更多的白族扎染班,吸引更多的人深入感受扎染文化,促进扎染文化传承。”张翰敏表示,希望以年轻人的方式,推出更多扎染设计与时尚元素结合的扎染产品。
技艺|税收守护“蓝白之上”的文化传承】苍山洱海,守护最质朴的蓝白之韵,飞针走线,扎出千年流转的时光。正是在段树坤夫妇、张翰敏这样的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匠心坚守下,越来越多的扎染企业将借助减税降费东风,加快转型升级和突破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大理白族“蓝白之上”的灿烂文化。(郭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