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宁工作室|| 耿昭杰:为国造车,为车筑基,新征途序二
在深厚的研发实力支持下 , 解放的“根”扎得越来越深 , 一汽的“树”长得越来越繁茂
文章图片
作者|耿昭杰
编辑|Jane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欣逢中国汽车研发肇始70周年 , 心潮澎湃 , 感慨万分 。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汽车人 , 我有幸经历了那如诗如歌、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 , 见证了一汽发展壮大、浴火重生的辉煌历程 。 今天 , 虽已年至耄耋 , 但回首往昔 , 依然心如初始 , 历久弥新 。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 , 是集时代科技于一身的高技术产品 。 只有高水平的研发 , 才能不断推出既满足市场需求又符合技术进步需要的高可靠、高性能产品 。
70年前 , 成立于北京南池子的汽车实验室 , 承载着新中国的汽车梦 , 承载着伟人“现在我们没有的 , 将来我们也可以制造出来”的嘱托 , 也承载着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 , 开启了新中国汽车研发的蹒跚步履 。
文章图片
63年前 , 长春汽车研究所成立 , 研发与制造融为一体 , 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 也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稳健发展的坚实基础 。
34年前 , 解放卡车成功换型 , 一汽开创了研发、工程、生产一体化的“三结合”模式 , 也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单轨垂直转产的一个奇迹 。
此后 , 随着解放轻客、轻卡、重卡的相继投产 , 一汽彻底改变了商用车“缺重少轻”的面貌 , 自主研发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 , 解放J6、J7产品相继投放 , 开创了中国重型车史上完全自主开发的全新时代 , 并在全球高端商用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
应当说 , 一汽的每一次飞跃 , 都留下了研发人为之奋斗的时代烙印 , 一汽的每一个卡车产品都是一代又一代研发人薪火传承的结晶!
我在一汽工作了45年 , 其中有5年兼任汽车研究所所长 ,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研发人 。 20世纪80年代初 , 一汽开始谋划换型转产 。 当时 , 开发新产品是一汽摆脱落后、迎接市场经济大潮的唯一选择 , 研发战线首当其冲 , 率先投入了凤凰涅槃的洗礼之中 , 我正是在那时加入研发队伍 。 那时 , 试验室、试制车间的设备昼夜运转 。 每到夜晚 , 设计室、图书室一片灯火通明 , 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 , 书写着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二次创业的壮丽篇章 。
为有牺牲多壮志 。 一汽研发人的智慧和汗水 , 培育出了引领时代的宠儿 , 解放卡车一跃跨入了20世纪80年代的先进水平 。 时至今日 , 研发人那种坚韧执着、自强不息、勇于挑战的优秀品格 , 仍然感染、激励着我不断学习 , 跟上时代的步伐 , 不做落伍者 。
文章图片
▲1984年5月 , 时任汽研所所长耿昭杰向饶斌部长汇报
那段时间历练 , 对我个人的成长弥足珍贵 , 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汽车 , 也开启了我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 然而 , 相对一汽的研发发展史而言 , 这仅仅是一汽研发人不懈奋斗历程中的一朵小小浪花 。 70年来 , 一汽研发人把“为国造车”的初心贯穿始终 , 把“为车筑基”的使命勇担在肩 , 为一汽的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汽老厂长饶斌曾经面对几代一汽创业者 , 语重心长地说:“一汽事业靠的是一汽精神、一汽人 。 什么是一汽精神呢?归根到底 , 就是学习、创新 。 ”每每想起老厂长的这句话 , 深感他道出了一汽能在顺境中成长、在困境中奋起的真谛 。 一汽人就是在学习、创新中 , 摘掉了不会造车的白帽子 , 甩掉了“30年一贯制”的旧帽子 , 开创了三次创业的历史壮举 , 也迎来了今天解放(车)国内第一、红旗(车)复兴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