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历史|另外四人分别是谁呢?,三国时的五位“安远将军”:除了于禁
在汉末三国时期 , 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 。 其中 , 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 , 但是数量有限 , 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 。 因此 , 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 , 所以自西汉时期开始 , 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 , 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 。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 , 杂号将军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 比如就大家比较熟悉的“荡寇将军” , 关羽、张嶷、张辽、张郃、程普等三国时期的名将 , 都曾担任这一官职 。
文章图片
而就本文所要说的“安远将军”来说 , 也是汉末三国时期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 , 曾被授予这一官职的武将不止一位 , 并且 , 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 , 都有武将曾被册封为“安远将军” 。 彼时 , 共有五位著名的冠军将军 , 其中就包含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 , 在被东吴送回曹魏后 , 于禁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安远将军” 。
安远将军:于禁
首先 , 于禁(?-221年) , 字文则 , 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人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 原为鲍信部将 , 鲍信阵亡后 , 于禁跟随曹操 , 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 , 立下了许多战功 。 在曹操麾下 , 于禁因为敢于攻击不守规矩的青州兵 , 并且大公无私 , 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 于禁带军严肃庄重 , 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 , 因此深得曹操器重 , 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 。 在此基础上 , 于禁得以和张辽、张郃、徐晃、乐进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
文章图片
不过 , 对于于禁来说 , 虽然在跟随曹操屡立战功 , 获得了较高的地位和信任 , 可是 , 在襄樊之战中 , 于禁可谓跌入了谷底 , 乃至于留下了比较负面的评价 。 公元219年 , 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 在襄樊之战中 , 于禁督七军前往救援 , 被关羽利用秋季大雨打得全军覆没 , 投降后被监押在南郡 。 而后关羽被吕蒙击败 , 于禁流落至东吴 , 孙权向魏国称藩后 , 将于禁送还魏国 。 虽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于禁 , 将他封为安远将军 。 但是 , 在笔者看来 , 安远将军这一称号 , 更像是用来讽刺于禁的 , 也即于禁并没有能安定曹魏的远方 。 并且 , 魏文帝曹丕还暗里让人作壁画羞辱于禁 , 于禁因此惭恚而死 , 被恶谥为厉侯 。
文章图片
安远将军:唐咨
唐咨是魏国人 , 公元225年 , 利城郡人蔡方叛乱 , 太守徐箕被杀 , 而唐咨被叛军推举为首领 。 对此 , 魏文帝曹丕派屯骑校尉任福等领军讨伐 , 唐咨兵败逃亡 , 经海路走到吴国 , 被任命为将军 。 公元239年 , 唐咨曾与吕岱一同讨平叛乱的廖式 , 亦曾参与各大小战役 。 在吴官至左将军 , 封侯 , 持节 。 公元257年 , 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以寿春叛魏 , 司马昭领兵讨伐 , 诸葛诞派儿子诸葛靓及牙门诸将为人质向东吴求救 , 东吴于是派文钦、唐咨、全怿、全端和王祚等领三万兵支援诸葛诞 。
但战事不利 , 诸葛诞部将蒋班、焦彝和全怿等都向司马昭投降 , 诸葛诞和唐咨等欲突围失败 , 最后唐咨被捕投降 , 被封为安远将军 。 自此之后 , 唐咨作为魏国的安远将军 , 一直留在了魏国 。 公元262年 , 司马昭打算进攻蜀汉 , 同时命令唐咨制作浮海大船作攻吴准备 。 之后 , 唐咨的事迹不详 。
文章图片
安远将军:邓方
邓方(?—221年) , 字孔山 , 荆州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人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 建安十六年(211年) , 刘备应刘璋之邀 , 入川帮助刘璋讨伐张鲁 , 邓方亦随刘备入蜀 。 在益州之战中 , 邓方跟随刘备征战益州 。 建安十九年(214年) , 刘璋在刘备的进攻下投降 , 刘备平定益州 , 任命邓方为犍为属国都尉 。 建安二十年(215年) , 刘备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 , 以邓方为太守 , 并任命邓方为安远将军 , 庲降都督 , 驻扎在朱提郡南昌县 , 出镇南中 。
- 娱乐盘点大剧院|司马小绢讲历史:揭秘古代当铺之间的暗号
- 丹说历史|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冯姓先祖,后代将相辈出,历史上的小人物
- 小高说历史|为了得到男友的爱,不惜性命,留下感人5字遗言,年轻貌美女毒贩
- 是我历史君|进去10人有9人出不来,600年无人破解,专家:梅花阵,湖南一古村
- 历史的皇宫|外国历史还有四位高皇帝,全部是开国君主,除了中国历史的高皇帝
- 中国青年网|英女子秘密买下有900年历史的古城堡
- 萌小糸说历史|下面人物6选1,你会选择跟谁去盗墓?,如果你穿越成摸金校尉
- 马露聊历史|出身成谜,受宠后乾隆给的封号却令人费解,她近30岁才嫁给乾隆
- 砚武|作为开国君主的刘邦为何历史评价不高?
- 历史图片社|却碾压乾隆的四万首,其中一首大家都背过,刘邦一生只留下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