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秀谈科技|还原古代科举制度,影视剧根本不可信,以吴敬梓的视角
如果仅仅通过古装影视剧 , 往往很难了解到真实的历史 , 对于科举制度也是如此 。 以古装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为例 , 剧中参加会试的举子 , 尤其是那些与包拯、公孙策住同一家客栈的举子 , 似乎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都是独自一人到京城考试;第二、基本都感觉没钱没势;三、清一色的二十岁左右青年才俊 。 这其实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 只不过是影视剧为了剧情的发展 , 而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罢了 。
文章图片
我们已然无法回到古代 , 也无法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科举考试是怎样的一种盛况 , 但是还可以从古代的典籍中去寻找答案 。 吴敬梓先生的鸿篇巨制《儒林外史》 , 以儒林儒生为创作主体 , 反映的就是科举制度下的世间百态 。
从《儒林外史》中人物的构成情况 , 就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科举制度的特点 。 古代社会以“士农工商”来划分阶级 , “士”就是指读书人 , 历朝历代 , 读书人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 但是也不是说读书人就都可以受人敬重 , 至少得有一个证明你读书人身份地位的标志吧?《儒林外史》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 , 帽子就是代表读书人功名与身份的象征 , 看见对方头戴着什么样的帽子 , 就知道了对方的基本情况 。
文章图片
一、秀才及以下
作为读书人 , 最次也得考上一个秀才 , 秀才的标志就是头戴方巾 , 如果一个读书人连头戴方巾的资格都没有 , 那也就别想受人尊重了 。 周进就是典型的例子 , 就因为五十多岁了还是个老童生 , 所以受尽了冷嘲热讽 , 甚至连普通老百姓都会欺负他 。
没有考中秀才的读书人 , 也就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 如果把士人阶级看作是金字塔结构 , 那么这类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就处于金字塔的底部 。 秀才的地位也不是特别高 , 但是这个群体数量庞大 , 《儒林外史》里出场的读书人 , 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秀才 , 他们就处于金字塔的中下部 。
文章图片
二、举人
举人相比于秀才 , 就有了本质上的差别 , 考上了举人就成了老爷 , 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 《儒林外史》中写范进中举时 , 举人张静斋来拜他 , 有一段对张静斋出场的描写 , 胡屠户以及邻居们的反应 , 充分表现了举人的尊贵身份 。
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 邻居各自散了 。 范进迎了出去 , 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 , 头戴纱帽 , 身穿葵花色圆领 , 金带、皂靴 。 他是举人出身 , 做过一任知县的 , 别号静斋…
文章图片
头戴纱帽就是举人身份的象征 。 胡屠户与邻居们听见张举人要来 , 立即就退避了 , 通常只有官员出行时 , 才有鸣啰开道 , 闲杂人等退避的规定 。 可见举人享受的待遇 , 与正式官员也是差不了太多 , 可以说举人就代表了金字塔的上层结构 。 如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 , 一个个穷酸的举人 , 独自一人就上京会试去了 ,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
三、进士
进士象征着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 , 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最优秀人才 , 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 , 但也注定是绝大部分读书人无法触碰到的荣誉 。 考进士的难度有多大?录取率有多低?平均年龄是多少?这些都难以用准确的数据解答 , 但是通过《儒林外史》可以大致了解 。
文章图片
《儒林外史》从开篇到结尾 , 一共也就提到了五位考中进士的读书人 , 分别是六十岁左右考中的周进、范进 , 五十岁左右考中的王惠、虞育德 , 以及二十岁左右考中的旬玫 。 从这个年龄分布就可以看出 , 除了极少数的天才以外 , 大部分考中进士的都是中老年人 。 即使有可能年轻人比例高一点 , 也不会出现电视剧中那种全是青年才俊的情况 。
- 科技生活快报|俄罗斯历史学家谈一战和二战结果之间的差异
- 科技论|曹操作为宦官的后人为什么会参与铲除宦官的斗争呢?
- 科技论|曹操假借为父报仇之名攻取徐州具体是为了什么?
- 科技论|曹操最刻骨铭心的一次伤痛是哪一次战役?
- 科技论|曹操是如何给自己制造舆论入仕东汉朝堂的?
- 细梅说科技|看嬴政一缺陷,就完全明白了,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 科技论|且文人首站告捷,朱穆的被捕成了东汉文人和宦官争斗的导火索
- 科技论|为何差距如此的大?,司马懿和诸葛亮当时都是“三请”而出山
- 科技论|司马懿第一次见曹操说了什么话?让曹操对司马懿一直提防
- 科技论|不把皇帝放眼里,历史上比皇帝还要牛的5大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