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开元烧卖”是一家开了两年多的“新”店,但是“开元路烧卖”实际上存在了12年或者更长时间,并且在杭州的小吃江湖上赫赫有名。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甚至,在旅游点评上也闻名遐迩。
我们也不卖关子,“开元路烧卖”就是“开元烧卖”,不存在什么李逵和李鬼之分,掌柜一直就是韩杰,团队就是韩杰和老婆、姐姐,一共三个人。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韩杰
小时小店系列推出之后,我一直想写“开元路烧卖”的故事,请“过来人”给新手老板们一点支持。
韩杰开店的新闻我写过,疫情后首次开张的时候我也写过,每次都有新收获,有故事的人就是这样,剥洋葱一层层,每层都会有惊喜。
这次采访,我注意到了韩杰的手。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老茧都长在手背上,第一眼会让人误以为是打拳的。
我甚至去摸了一摸,是平的,每个老茧都深入手背。
韩杰淡淡地说,因为每天要7点钟开始揉面。
一般烧卖里面是糯米,韩杰把它改成了笋丁鲜肉。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烧卖皮子是他自己揉的,要揉到能擀成纸一样薄,蒸出来是半透明的。花边还要捏出绉纱一样的效果,没点处女座精神,真的挺难。
从学做烧卖开始到今天,韩杰每天都是这么做的。
他揉面,姐姐擀皮子包烧卖,老婆蒸烧卖,一份小吃生意就这么开张。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老板姐姐
最早这份生意就在家里做,韩杰在楼下的单元门口摆张桌子。客人来了一尝,味道不错!人一多,顺理成章进了二楼的家里。
房子也不大,客堂间放两三张小圆桌已转不开身,厨房里两只灶头,一只蒸烧卖,一只煲萝卜炖大骨头汤。
这其实就是标准的私房菜了,只是韩杰就做这两样东西。
后来他们在二楼窗口支起一只小灯箱,上面写着开元路烧卖和韩杰的手机号。
为什么下班后会做这份小生意呢?韩杰说,他那时候打麻将,夜里想吃得清爽一点。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老婆就直爽多了,孩子还小,当时体弱多病,钱不够啊。
这是最实际的理由。
隔三差五带年幼的孩子上医院,有多折腾、有多难受,当过爸妈的人都懂。即便今天老板娘笑嘻嘻地说起往事,听者也不免有几分心酸。
“那时候我还在北山路肯德基上班,我们领导经常说我:哼,你这个人,上班有气无力,下班生龙活虎!” 老板娘还表情生动地进行了无实物表演。
“呶,上班么,最好寻个地方歪一歪,困一高(打个盹),偷偷懒;落班起么(下班了),赶快做起筋骨(打起精神来),要做生意了呀。”
杭州话也蹦出来了。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用负面的话语表达正面感情,市井烟火中的人情味往往就是这样的。
领导要是真为难她,早就给她“吃生活”了,哪会这么轻描淡写地戳一下?明明就是心疼她两头忙不易。老板娘懂,我也懂。
在还没有微信的年代,吃货们都知道,晚上从延安路或者浣纱路走到开元路口,拐进开元路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小区入口处的帐篷……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曾经在夜里十点多去过韩杰家,吃客们排队能从二楼沿着楼梯一直排到一楼单元的门外面。
进了门的吃客,每人只能坐一张板凳,连包都只能自己背或搁在腿上。
五六个人围一桌,认不认识都得拼桌。
一笼鲜美的笋丁烧卖吃下去,一碗清甜的萝卜骨头汤喝下去,浑身暖洋洋,走在夜里都不怕寒风。
到有微信的时代,“开元路烧卖”靠口碑获得了一个微信地图标注——开元路烧卖,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涌金门社区。
小店|老杭州口口相传!这份“好吃到流泪”的烧卖,竟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章插图
▲老底子的“开元路烧卖”在这个2楼窗户里面,窗台上还有炊具和灯箱。2018年11月 摄
真正辞职开店的日子,是2018年12月28日,地点也移到了青年路46号。
当时韩杰停工了好几个月,认认真真筹备这家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