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破解罕见病“诊断难、诊断贵”

在中国 ,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 。 国际公认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 ,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 , 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 。 罕见病具有高致残、致畸、致死的特点 , 并具有终身性 ,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
前不久 , 一项破解了罕见病“诊断难、诊断贵”“痛点”的研究成果 , 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这项由我国第三方医检行业领军企业——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研究成果《罕见病实验诊断关键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 , 解决了罕见病实验诊断关键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应用的问题 , 建立了中国人群的样本库和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取得了系列科学发现 , 提升了罕见病的诊断效率 。
防控罕见病的关键在于精准诊断及预防 , 但罕见病的“痛点”就是“诊断难” 。
据了解 , 罕见病的病因复杂、单一技术平台无法确诊 , 临床医生认知度有限等 , 均给其诊断带来困难 。 临床上 , 罕见病患者容易被误诊 , 患者平均需要5年才能被确诊 。
为让更多患者及时确诊得到治疗 , 金域医学以临床为导向开展多技术平台整合 , 多年来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综合性检测服务 , 积累了大量罕见病阳性病例 。 通过对其数据库的价值挖掘 , 金域医学开展技术攻关 , 研究罕见病精准诊断 , 并将成果规模化应用 。
本次获奖的研究成果 , 正是其关于罕见病精准诊断研究的一项,解决了罕见病实验诊断关键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应用问题 , 建立了中国人群的样本库和数据库 , 促进技术迭代更新 , 系统性提高了罕见病的诊断水平 。
单一检测技术在单独使用中 , 并不能有效诊断很多罕见病 。 针对这一难题 , 金域医学自主设计技术路径和方案 , 创新研发了罕见病系列筛查诊断技术 。
目前 , 他们已搭建起全方位技术平台 , 针对罕见病中80%的遗传病 , 可以更高效、精准地开展检测;对于罕见病中余下的20%非遗传病 , 则通过相应多技术平台开展精准诊断 。
“这一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创建了样本量大、病种齐全的中国人罕见病样本库与数据库 。 ”该成果第一完成人、金域医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说 。
据悉 , 要真正做好罕见病防治工作 , 摸底中国罕见病流行病学总体情况是关键 。 只有了解中国人群的罕见病信息 , 才能够形成参考标准 , 为后续罕见病患者的确诊提供依据 。
金域医学建立的罕见病样本库与数据库具有广泛地域和疾病代表性 , 包含阳性病例近7万例 , 涉及2100余种罕见病 , 可以为罕见病的诊断、预防与筛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他们还利用自身服务网络 , 向全国1379家医疗机构开放共享数据库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学认为:“中国缺少罕见病的相关数据 , 金域医学提供了一手罕见病数据 , 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
他们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大量新的突变位点 , 揭示了多种罕见病的致病基因及致病机制 , 并首次诊断3种罕见病 。
曾经 , 偏远贫困地区的罕见病患者 , 由于就医可及性低、成本高等原因 , 大多迟迟无法得到诊断 。 这种状况在未来可望得到改变 。
目前 , 通过金域医学集团37个省级医学实验室网络 , 《罕见病实验诊断关键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的研究成果已向全国推广应用 , 覆盖了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的2万多家医疗机构 。
同时 , 他们通过牵头组建或参与建设全国性、区域性罕见病协作网、专科联盟等 , 加速了新技术临床一线诊疗的规模化应用 。 多个院士团队也正借助金域医学提供的平台 , 开展罕见病相关研究 。 其中包括呼吸道领域专家钟南山、肾脏病领域专家侯凡凡、无创产前技术奠基人卢煜明等 。
目前 , 金域医学每年为80多万人次提供罕见病筛查和精准诊断 , 不仅帮助医生提高了诊断水平 , 更促进了诊断资源均等化 , 解决了患者“诊断难、诊断贵”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