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伊能静被群嘲的“妈味”,到底是什么味儿?( 五 )

从中传递出“我为了你们付出太多”的潜台词 , 再结合起先前不容拒绝的好意、居高临下的指导 , 被伊能静夸张后呈现的妈味才正式开张 。

没有这层带着悲情色彩的自我感动 , 其他种种单独拎出 , 都只是一个霸道的前辈形象 。

而这“点睛之笔” , 背后才是人们对妈味一词情感复杂的本质 。


伊能静■伊能静被群嘲的“妈味”,到底是什么味儿?

----伊能静■伊能静被群嘲的“妈味” , 到底是什么味儿?//----

为什么有自我投入式的倾诉 , 才有“妈味”呢?

在正经解答这一问题之前 , 不如来看看一个非典型例子——《隐秘的角落》里的杀人犯张东升 。

总有人戏称张东升这一角色有“寡妇”感 , 直到看了这一段表演 , 我才终于明白了这一说法的精妙 。

张东升原本在气急败坏地质问朱朝阳为何背叛自己 , 可这段台词 , 硬是让杀人犯有了一股“妈妈训孩子”的既视感 。


伊能静■伊能静被群嘲的“妈味”,到底是什么味儿?

----伊能静■伊能静被群嘲的“妈味” , 到底是什么味儿?//----

“跟你爸说”“又骗我”“这就是你教育的好儿子” , 俨然是一出妈妈生气后和父子怄气的戏码 。

就差最后没补上一句:“孩子这么不省心 , 都是随你们老朱家!”


伊能静■伊能静被群嘲的“妈味”,到底是什么味儿?

----伊能静■伊能静被群嘲的“妈味” , 到底是什么味儿?//----

这段表演的母性来源显然不只是台词相近 , 而是情景心态的相同 。

失去所有的张东升最后在朱朝阳等孩子身上寄托着极强的情感 , 自觉付出太多 , 导致自己一身劳累 。

这一逻辑与传统家庭中母亲承担的角色逻辑相近 , 也与“妈味”一词中最核心、也最受争议的部分相近:

为孩子尽心付出 , 有时给予的是窒息的关切 , 甚至忘掉了自身 。

而自我投入式的倾诉 , 则是现实生活中让母亲形象完整起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