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古都老街重生记——南京老城南的小康愿景( 二 )


据统计 , 小西湖片区810户居民 , 50多个院落 , 没有迁走的居民占一半左右 。 一边要彻底改造基础设施 , 一边要尽可能不影响居民生活 , 把这两件事都做好靠的是“绣花功夫” 。
采访人员在现场采访时看到 , 各类工程机械都是适用于窄街小巷的迷你版 , 燃气、雨污分流、光纤电缆等管网也都铺设到了专门设计的微型管廊之中 。 施工人员白天开工 , 到了上下班高峰迅速打扫“战场” , 尽量保障居民们出入不受影响 。
环球网|古都老街重生记——南京老城南的小康愿景【环球网|古都老街重生记——南京老城南的小康愿景】在南京小西湖片区 , 一名居民走过一栋改造成咖啡屋的居民老宅(7月1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磊 摄
马道街29号被改造成一座临街咖啡屋 , 整体风格保持历史感又兼具时尚气息 , 还没开业就有人前来“打卡” 。
将这栋两层小楼租赁给历保集团的是屋主李彩风 。 家族四代人在这里生活成长 , 95岁的老人对老屋充满了感情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一开始她在附近租房当起了“监工” 。 当看到房屋结构没有变 , 外墙青砖也得以保留 , 家里一件150年的老家具修复后也搬到了咖啡屋中展示 , 很多细节到位 , 她才放心下来 。
环球网|古都老街重生记——南京老城南的小康愿景堆草巷居民刘光纪(左)与老伴在“共享院落”里整理花木(7月1日摄) 。 他们把自家接近100平方米的后院对外开放 , 成为公共开放空间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磊 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介绍 , 棚户区改造要兼顾传统风貌区保护 , 因此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 , 注重日常生活气息的保留 , 也要打造生活公共服务、市政配套功能完备的新型社区 。
到今年年底 , 小西湖片区改造将初见成效 。 到那时 , 走进蜿蜒的街巷 , 传统江南民居、社区博物馆、大师工作室、24小时书屋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老城南的故事将在这里延续 , 居民的小康愿景也将照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