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客户端 科技创新面临哪四大桎梏?

“论文也好 , ‘帽子’也罢 ,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正循环 。 工作做得好所以拿到更多的资源从而取得更大成就 , 而不是通过一些手段拿到资源然后招了很多人才做了一些小事情 。 ”
一些新型科研机构既有体制内优势又集聚市场资源 , 希望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 , 但这些新型机构亟需法律保障和容错免责
就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日益凸显之时 , 成果转化难、论文至上、缺乏容错机制、薪酬待遇低等四大桎梏仍在束缚科创成果的涌现 。
多位一线科研人员表示 , 种种捆绑、桎梏和“雷区” , 难以让科研人员安心“沉”下去 , 让科创成果更多“浮”上来 。
转化桎梏:“不卖是一张废纸 , 卖了可能是资产流失”
【新华网客户端 科技创新面临哪四大桎梏?】长期以来 , 我国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迈过“最后一公里”不易 ,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始终是我国科研的短板之一 。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 , 3200家高校院所中 , 共有688家设立技术转移机构 , 且只有307家认为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这意味着 , 作为产出科研成果的高校院所 , 还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 。
究其原因 , 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政策风险是制约因素之一 。 例如限于市场约束 , 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难以认定 , 还被要求“保值增值” 。 浙江某高校一位学院负责人说 , 一个成果企业愿出10万元 , 但如果有关部门认为这个至少该值50万元 , 那就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 大家不能放心大胆做转化 。
“不卖是一张废纸 , 卖了可能是资产流失 。 ”北京某高校一名科研人员表示 , 我国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 同时有关文件也明确提出 , 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由国家下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业单位 。 成果转化直接与高校学术声誉绑定 , 这使各单位出台的细化政策更严格 , 不利于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
多位受访者建议 , 科技成果属于难以量化的无形资产 , 只有进入市场之后才能实现价值 。 其产业化过程中既可能转化成功 , 也可能转化失败 ,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 , 应当根据专利等科技成果的特点 , 交给市场去判定价值 , 同时建立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机制 , 确保高校科研人员守紧底线、不踩“红线” 。
尚未投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生产车间调试设备张玉薇摄/本刊
论文桎梏:“帽子”及论文追求造成浮躁心态
长期以来 , 科研领域唯论文、唯“帽子”、唯奖项的问题比较突出 , 科研人员为追求指标数量及相关福利待遇 , 科研浮躁、功利现象层出不穷 , 扭曲了科研活动的真正目标和价值 。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刘伟说 , 目前国内很多科研的出发点和目的并不是基于真正的研究和突破 , 而是为了发论文、拿“帽子” 。 因为发了论文才能争取项目、有了“帽子”才能去拿下一个“帽子” , 这样一来 , 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论文和“帽子” , 往往会选择一些能够很快出成果的方向 , 放弃那些很有潜力但需要长期投入的研究 。
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说:“论文也好 , ‘帽子’也罢 ,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正循环 。 工作做得好所以拿到更多的资源从而取得更大成就 , 而不是通过一些手段拿到资源然后招了很多人才做了一些小事情 。 ”
此外 , 西湖大学科技合作部副主任丁元胜建议 , 对技术研发来说 , 要加快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 不能只看发表了多少论文;对基础研究来说 , 要结合研究者的个人兴趣和专长 , 避免任务摊派、任务导向 。 “而且基础科研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 不宜短期考核、频繁考核 。 ”丁元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