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别山区寻访“城归”大学毕业生


乡村|大别山区寻访“城归”大学毕业生
文章图片
新华社合肥7月4日电题:青春 , 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别山区寻访"城归"大学毕业生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菁、杨玉华、张紫赟
他们是"逆行"者 , 跳出"农门"又学成归乡;他们是"80后""90后" , 用新知掀起山乡之变新潮流;他们是新时代接力者 , 扎根最基层 , 奋战脱贫攻坚 , 接棒乡村振兴 。
田野因青春的力量更增希望 , 青春因大地的深沉更添厚重 。
乡村|大别山区寻访“城归”大学毕业生
文章图片
在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公山村 , 汪链骑车出行工作(6月24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周牧 摄
将青春播撒田野
高挑白净 , 爱说爱笑 , 不仅有年轻姑娘的"潮" , 还有本事在盘山乡路上骑摩托车开汽车--这是25岁的"城归"大学生汪链 , 大别山腹地岳西县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 , 自称"女汉子" 。
几年前 , 正在读大学的汪链暑假回到老家来榜镇公山村 。 那时 , 村里老人要靠一双脚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去乡镇 , 山乡发展困境深深触动了她 。
2017年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都市园艺专业一毕业 , 汪链没有留在合肥的实习单位工作 , 而是毫不犹豫地回到公山村 。 毕业前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她说:"乡村振兴要靠一代代人努力 , 我要成为其中的一个!"
第一次跟着老支书下村走访 , 有户村民愣是没给汪链板凳坐 , 当她是个"小丫头" 。 泼辣的汪链只想用实干证明自己 。 退宅还耕是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 。 清晨四五点 , 她抓起草帽就跟勘测队出了门 。 暑季的太阳底下干了几个月 , 她皮肤晒伤了 , 工作也"晒"出了彩 , 丝毫不差地完成了80多户村民的老宅丈量和土地复垦 。
2018年 , 汪链高票当选公山村村委会主任 。 村里高标准茶厂建起来了 , 新的河坝赶在汛情前修好了 , 小小山村连办三届采茶文化节 , 精制茶卖到了上百元一斤 。 村民们直说:"这个小汪链 , 真不赖!"
在大别山区 , 像汪链一样的大学生"城归族"正在增多 。 2013年岳西县推出"大学生回乡工程" , 当年仅有55名大学生报名 , 2019年报名人数增长到295人 , 今年前6个月就有163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咨询报名了 。 全县目前已有185名回乡大学生进入村"两委"任职 。
近百年前的大别山区 , 也有一批二十岁左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 , 开辟出革命根据地 , 为了百姓的幸福浴血奋战 。 穿越时空 , 薪火相传 , 这片红土地上如今仍燃烧着青春的理想 。
同处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 , 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 。 还没等今年高校毕业手续办完 , 22岁的蔡瑞就已在家乡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上岗就业了 。 而早在春节前他就收到了来自上海、宁波的两份入职函 。
高湾村的"当家人"全县最年轻 。 村"两委"5人平均年龄28岁 , 有的是大学毕业生 , 有的是退伍转业人员 , 都因不舍乡情返乡效力 。
"换届选了一堆小家伙 。 "高湾村老党员陈福全说 。 几年下来 , 这帮"娃娃村官"发展起了村集体经济 , 修通了进组到户的水泥路 , 村里通了公交车 , 陈福全和乡亲们竖起了大拇指 。
乡村|大别山区寻访“城归”大学毕业生
文章图片
蔡瑞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村部工作(6月18日摄) 。新华社发(胡锐 摄)
用新知振兴乡村
新知识、新思维、新平台 , 大别山区乡村因年轻人的回归有了新发展 。
原木雕刻的手提包、藤条编织的鱼儿……岳西县响肠镇金山村一个厂房里 , 65岁的老木匠李文顶正手持工具 , 打磨木料 , 靠木匠手艺他每年能挣5万元 , "这都多亏了小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