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家长被要求提供工资流水具体什么情况?外来家长被要求提供工资流水具体情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也能“华丽转身”
“我们那么忙 , 哪有时间管孩子”“教孩子是老师的事”“以前没书读 , 现在只能背井离乡来打工 , 可不能让孩子重走我的路 , 太辛苦了”……我们的家长大多是从全国各地来东莞务工的 , 对孩子要么不管不问 , 要么把摆脱自卑的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 不少孩子在日记中写道:“爸妈很少过问我的学习 , 一看我成绩差就会打骂 。 ”“爸妈不是加班就是玩手机 , 多想爸爸妈妈能陪我参加一次春游 。 ”漠不关心或强迫施压 , 导致亲子关系恶劣 , 孩子也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 。 普惠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家校共育之路该怎么走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学一两节课解决不了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父母衣食住行 , 更需要父母亦师亦友的陪伴和引导 。 家长不该把改变家庭命运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 更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家校的唯一纽带 。 为了让家长更多关注孩子 , 我们通过家访、电访、举行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 , 希望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 也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
但现实情况却是 , 一旦老师打电话或上门家访 , 家长要么过分敏感——“是不是我家孩子又不听话了?”要么不买账——“孩子快乐就好 , 写不写作业没关系 。 ”“我没文化 , 不会教 。 ”“现在的老师就是不严 , 不听话就打啊 , 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家长的敏感情绪和极端思想 , 造成学生越来越畏惧家校沟通 , 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 很多孩子觉得“无论我多努力 , 总是达不到爸妈的要求 。 ”
面对家长的质疑与误解 , 面对学生日益剧增的学习压力 , 我们深深地感到: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家庭生活质量 , 关键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
从2009年起 , 在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张润林老师的指导下 , 我校开设了父母学堂 , 邀请专家来传授科学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 刚开始 , 家长有新鲜感 , 学习劲头十足:“哇 , 家长还要学习啊?怎么一回事啊?我要去体验一下 。 ”“父母学堂的内容很实在 , 又长知识了 。 ”但好景不长 , 一个学期后就有家长打退堂鼓了:“我没那么多时间参加 。 ”“专家说得很有道理 , 我也认同 , 但放在我孩子身上怎么就没效果呢?”看来 , 家长们急于求成 , 希望上一两节课就能教育好孩子 , 但家校共育显然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我们能坚持下去吗?
立足家庭教育需求
家长收获了惊喜和信心
我们坚信 ,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 , 为孩子付出多少家长都愿意 。 家长不愿来学习 , 并非否定我们的做法 , 只是因为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冲突 , 也缺乏被愿景激励的动力 。 为了“师出有名” , 我们重新构建了“崇和悦上”的学校文化 , 明确提出“和睿家长”的概念和标准 , 建构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家长“持证上岗”制度 。
和睿家长“持证上岗”的第一步是优化父母学堂教学模式 , 立足于家庭教育需求 , 激发家长的学习热情 。 为了见证家长的蜕变和成长 , 每一次培训活动都要请家长写微感言 , 一开始听到的都是叫苦:“怎么写?”“文化水平低 , 写出来的东西会让别人笑话的 。 ”但坚持下来的家长却收获了惊喜:“真不敢相信我居然能写出那么多东西来 。 ”满满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 让家长越学越有信心 。
接着是制定《和睿家长“持证上岗”评价体系》 , 结合父母学堂的学习教材及课程内容进行考核 , 通过结业考试的家长获得结业证书 , 实现“持证上岗”当家长 。
坚持才有回报 , 坚持才能走出困惑与迷茫、不解与埋怨 。 2015年 , 我校第一批“和睿家长”顺利结业 。 有位家长拿到证书后马上在朋友圈动情地写下:“本以为我不行 , 但我做到了;本以为我为孩子付出了很多 , 但其实我的育儿之路才刚刚开始 。 专家和老师说得没错 , 教育真的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 为了自己 , 为了孩子 , 我要继续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