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徐汇区瞄准社区服务精准供给品质供给,打造“人人都有归属认同”的自治枢纽

:原题为_文汇|徐汇区瞄准社区服务精准供给品质供给,打造“人人都有归属认同”的自治枢纽。
文汇|徐汇区瞄准社区服务精准供给品质供给,打造“人人都有归属认同”的自治枢纽
文章图片
上图:老人们在邻里汇学习交流智能手机使用心得 。左图:乐山邻里汇外观 。 (均受访者供图) 制图:冯晓瑜
乐山二三村 , 距离繁华的徐家汇商圈核心地段直线距离不超过一公里 。 但很长一段时间 , 内里的生活却和小区名应有的“喜乐”之意几乎不沾边——这里 , 大多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多层公房 , 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 , 65岁以上老人在所属街道内占比1/3 , 残障人士占比1/3……也因此 , 乐山新村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 怎么都绕不开“空间”二字——想要一个能容纳左邻右舍休闲社交的空间 , 能满足老人日间照料的空间 , 哪怕是一个能坐着“发呆”的空间 。

7月1日 , 经过数月置换打造 , 一个涵纳丰富功能的“邻里汇”在乐山新村向居民开怀 。 近4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内 , 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文娱场所、阅读教育 , 一应俱全 , 还率先创新接驳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功能 , 实现40项居民高频业务现场办理——拓展了居民的活动空间 , 更营造出一种“心宽大过房宽”的心理舒适度 。
聚焦“美好生活共同体” , 经过近年的实践 , 徐汇区所打造的家门口品牌服务站点“邻里汇”已覆盖全区13个街镇和306个居民区 。 然而 , 如何回应人民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求 , 提高社区服务的精准供给、品质供给?紧扣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 徐汇区启动了“邻里汇”的升级迭代——通过创设特色服务、凝练文化品牌、构建资源平台 , 让其成为群众生活离不开的新型“便利店” , 更成为人人都有归属认同的自治共治枢纽 。

“洼地”社区“弯道超车”
微雨燥热的天气 , 走进乐山二三村的这个“邻里汇” , 眼前“画风清新”——空间设计精巧简约 , 这边厢 , 有老人带着孙辈在书屋阅读;那边厢 , 志愿者在电脑前教授老人如何清理手机内存、玩转电脑修图;一旁 , 有居民现场办理涉医保事项 , 候场的邻里在交流如何登录直播间;二楼 , 专业护工正帮助老人完成健康打卡……新开张才两天 , 这里俨然在居民口中成为亲切的“屋里厢” 。
是的 , 这儿的居民太需要这样一个物理和心理上的空间了 。
过去 , 因为硬件弱 , 因为脏乱差 , 因为居民意见多 , 乐山新村几乎是整个徐家汇街道的一处“洼地” , 更是难啃的社区更新“硬骨头” 。 去年10月 , 乐山新村迎来自小区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摸底走访 , 200多名街道党员干部社工沉入6500户家庭探寻触碰居民心底的“最纠结” 。 走访中摸起的1600多条意见 , 让共性需求清晰浮现:停车、物业、菜场 , 当然最闹心的是没有“活动空间” 。
陈奎友 , 原是街道党员干部 , 为了“啃硬” , 他下沉蹲点 , 成为乐山地区综合治理联合党支部书记 。 依托这个大片区 , 他争取来了街道众多力量和属地资源 , 不仅筹建起“邻里汇” , 叠加入符合乐山新村特色的定制服务 , 还为社区布设智能安防 , 并将走访中排摸出的700多名社区党员及有专业特长的达人充分组织起来 , 动员他们参与社区自治共治 。
楼栋口装起了人脸识别智能装置 , “邻里汇”叠加了独有的政务服务家门口办理 , 社区内党员志愿者定期为居民义务理发、修理自行车……“我们乐山要开始弯道超车了” , 满意写在了居民脸上 。
从“服务载体”转向“治理枢纽”
位于五原路上的五原小区 , 由于房屋属性、居民构成等 , 原也是个难管的“硬骨头” 。 但依托于家门口的“邻里小汇” , 这儿孵化出了一支硬核的自治团队 , 仅一年不到时间 , 社区面貌大有改观 , 还一举从“拖尾”逆袭成区内文明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