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紧张过害怕过心疼过愧疚过,但不会退缩,也不能退缩”
他们 , 是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 并没有出现在抗疫“主战场”上 , 却是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他们所做的事情 , 在疫情防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他们坚守的“阵地”上传来的每一个消息 , 都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
这是抗疫的“隐形战士”——新冠病毒检测人员的故事 。
文章插图
“检出阳性的结果
让我们既激动又难过”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是病例确诊的关键环节 。
浙大二院检验科共有110多名检验人员 。 疫情发生后 , 科室立即抽调24名具备PCR上岗证或有过PCR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 进入位于滨江院区的新冠病毒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 , 进行核酸检测 。
文章插图
全员被分为两个大组 , 轮流上岗 。 每日安排4个班次 , 每班2人 , 6小时一班 。 从1月23日起 , 检验工作24小时不停摆 。
从样本接收开始 , 到最后出具报告 , 一套流程下来 , 大约需要4个小时;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 , 则还需要复核;一份新冠核酸阳性报告出炉 , 至少需要6-8个小时 。 全部试验完成后 , 还要对相应区域进行消毒 。 每一步都需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
1985年出生的段秀枝是PCR实验室分子检验专业组组长 。 “说不紧张不害怕是骗人的 。 在开展检测的当天 , 我们就测出一例新冠病毒阳性样本 。 ”段秀枝说 , 身为检验人员 , 阳性的结果让他们又激动又难过 , “因为这意味着 , 我们‘逮’到这个病毒了 。 但同时 , 又有人被感染了 。 ”
杨旭峰原本属于检验科下的急诊组 , 平时在解放路院区工作 , 疫情发生后 , 被抽调进入新冠病毒PCR实验室 。 在三级防护下 , 正压头套一戴就是至少六小时 , 同时手上动作不停 , 精神高度集中 , 每回一出实验室 , 整个人有一种要虚脱的感觉 。
杨旭峰说:“刚开始确实紧张 , 可到后来习惯了 。 只要一进实验室 , 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 , 就是在加快速度的基础上 , 力求不出错 。 我们出具的每一份报告事关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是全社会 , 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 ”
“正是因为妈妈爱你们
才不理你们”
1米5出头的个子 , 不到90斤的体重 , 38岁的潘小艳是新冠核酸检测小组的一员 。
潘小艳有两个女儿 , 大女儿8岁 , 小女儿3岁 。
自从接到核酸检测的任务 , 潘小艳开始刻意地和家里人、尤其是和两个女儿保持距离:“别说平常的亲亲抱抱、一起睡觉 , 能不跟她们说话 , 我就尽量不说 。 ”
有一天轮班结束回家 , 一进门 , 大女儿就冲过来抱住潘小艳的腰 , 潘小艳下意识轻轻把她拉开 。 没想到 , 大女儿突然放声大哭:妈妈为什么不理她和妹妹了?是不是不爱她们了?
想起当时的场景 , 潘小艳眼眶微微发红 , “现在妈妈在工作上碰到了一种很厉害的病毒 , 很危险 , 会传染 。 等到我们把这个病毒打跑了 , 就可以像原来一样了 。 但不管什么时候 , 妈妈都一样爱你们 。 ”
面对女儿的哭诉 , 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是否有过动摇?潘小艳摇摇头 , “有心疼、难过 , 还有愧疚 , 但我不会退缩 , 也不能退缩 。 ”
“一句‘你们真了不起’
清晰地传入耳中”
4月24日接到医院开展全院检测的通知时 , 检验科急诊组的陈克清还在休哺乳假 。 面对是否能够返岗参加抗体检测工作的询问 , 陈克清没有犹豫 , 一口答应了下来 。
“其实 , 在大检测期间 , 领导和同事考虑到我需要照顾孩子 , 丈夫又因为工作常年在外地 , 在排班和工作上对我照顾有加 。 有几次 , 换班时间到了 , 但手头上的工作还没做完 , 同事会‘赶’我回家 , 让我赶紧回去看孩子 。 ”陈克清说 。
- 【】他在911中幸存,死于新冠
- 【】北京:6月11日以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4例 47%为新发地市场工作人员
- 新华网|香港再现本地新冠肺炎确诊个案 累计1268例
- 榴莲宝宝|西班牙政府一封“秒回”的邮件
- 上观新闻|张文宏:今冬可能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挑战,但美国巴西第一波高峰还未出现
- 环球时报-环球网|哈萨克斯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达47171例,总统警告不得无故提高药品价格
- 新疆日报-赵志芸|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
- 环球网|他在911中幸存,死于新冠
- 疫情|美国疫情速报:确诊数已逼近284万;特朗普发话:99%新冠病例完全无害;美专家:实际感染数或是现有数据10~24倍
- 文汇报|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1104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