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科技 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马云和数学家( 二 )


事实上 , 他错了 。 许多人眼中无用的数学 , 根深蒂固地构建起现代科学的基石 。 仅仅五年之后 , 相对论的产物原子弹爆炸 。 1982年 , 哈代最钟爱的数论 , 成为控制核导弹的密码系统的理论基础 。 1908年 , 他跟遗传学家普纳特共进午餐的时候 , 听到朋友在生物学上的困惑 , 在餐巾纸上帮他用数学算了一番 , 他本以为结论太过简单 , 「拿出来发表都嫌丢人」 , 最终被普纳特帮忙发表成为「哈代定律」 , 结果 , 它对人类的重要性如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 , 它彻底撼动了生物学 , 是群体遗传学的科学基础 。
尽管人们为了「数学之用」这个古老问题争论不休 , 数学始终是许多科学理论的基石 。 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 纯数学和其他学科碰撞出来许多奇妙的灵感 。 物理学中的规范场 , 就是数学中纤维丛上的联络;对素数的研究是一门纯数学 , 可它在密码学中受到重用 。 数学家马志明说 , 我国造原子弹的试验次数只有西方的十分之一 , 从原子弹到氨弹的爆炸成功只用了2年3个月 , 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许多优秀数学家参加了工作 。
「数学研究的初始动力并不是以某一个具体的用处为起点 , 但是从长远看 , 它都是非常有用的 。 数学研究很像是爬山 , 每一步看起来并不一定那么关键 , 但是通过不断累计 , 最后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 」田刚说 。
高晓松说 , 在数学领域有一句名言:「Wecanplayineverybody’sbackyard.(我们可以在所有人家的后院玩耍 。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 , 给了那些热爱数学的人一种跨越专业的自由 , 可以在经济学的后院玩 , 可以在艺术的后院玩 , 在任何人的后院 , 数学都有用 。
「推动这个世界前进的有两种重要的人 , 有一种人坚定地认为 , 数学是一切的推动力 , 另一类人坚定地用艺术去解释一切 , 甚至去解释数学 。 当然还有第三类人 , 认为是神推动的 。 我觉得都可以 , 就是因为这几类人不停地探索 , 不停地向前 , 整个世界踩在这两个轮子上向前走 , 希望这两个轮子能你追我赶 , 一直这样向前走 。 」高晓松说 。
各大高校的人角逐金奖图源受访者竞赛中:数学中的人生抉择
参加一场数学竞赛 , 跟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差不多——它展现出人类如何走向极致 , 在看似不可能的挑战面前 , 超越人类的极限 。 一个体操运动员必须充满勇气 , 富有创造力 , 才能在凭空跳跃后 , 极其精准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 完成对抗地心引力的旋转 。 一个数学竞赛选手也一样 , 他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 , 巧妙调动他大脑中所有能力 , 迎战难题 , 寻找通往解决的路 。
印卧涛是第二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织委员会委员 , 他参与了这一次竞赛的命题 , 其中一道题就是质检员从高空扔杯子 。 这是经典数学问题「高楼扔鸡蛋」的升级版 , 从高空摔杯子比扔鸡蛋更复杂 , 相比于完好或破损的鸡蛋 , 摔下来的杯子分为碎了、没碎、裂纹等更多情况 。 这导致问题变得棘手 。
面对一道超高难度的数学题 , 每个人所展现出来的应对技巧完全不同 。 有的选手会放弃 , 答题区一片空白 , 有的选手会迅速找到捷径 , 用最精巧的方式解答 , 还有选手找不到捷径 , 但会用最原始的枚举法 , 把可能的答案一个个列举出来 , 用最吃力的方式找到答案 。
「我们在工作环境中 , 总会碰到一些难题 , 像很多技术团队碰到棘手的需求 , 会感到手足无措 。 参加竞赛相当于在虚拟的环境下锻炼 , 怎么从手足无措中一步步出发 , 化解困难 , 找到解答 。 」印卧涛说 , 对不同人的不同选择 , 「我倒不觉得方法有笨和聪明之分 。 用技巧、捷径 , 可能要承担风险 , 比如没有办法覆盖全部特殊情形 。 枚举法看似耗时间 , 但它不容易有遗漏 , 比较安全 , 可能是个好办法 。 看上去只是在做一道数学题 , 其实它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