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企业空转套利下监管出拳 结构性存款量价齐跌

上半年 , 结构性存款规模猛涨 , 且伴随“企业空转套利”现象 , 再引监管出手 。 近期 , 银保监系统以公开发文或窗口指导方式要求部分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 , 并提出加强资金来源甄别等要求 。
为了解新一轮监管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的产品以及销售情况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端午节前后咨询了约10家银行 , 发现各行面向个人客户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款式并没有明显减少 。 有银行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 , 6个月期预期收益率上下限分别为1.52%、3.4%;也有银行挂钩libor的 , 1年期预期收益率上下限分别为1.65%、3.25% 。 不过 , 银行销售结构性存款热情下降 , 几乎没有理财经理主动推荐 。
结构性存款5月收益率下降 理财经理推荐热情不高
6月中旬 , 北京银保监局下发《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 明确要求辖内银行严控业务总量及增速、确保产品设计审慎合规、加强资金来源甄别等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从两家股份制银行处证实 , 银保监会也下达了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要求 , 不过各行收到的窗口指导内容并不相同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端午节前后向约10家银行咨询推荐产品时 , 发现各行面向个人客户的结构性存款款式没有明显减少 。 如北京银行长期发行挂钩Libor利率的结构性存款 , 期限包括32天、109天、186天、1年等 , 其中1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的上下限分别为1.65%、3.25%;杭州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一直和黄金挂钩 , 可选期限也没有显著减少 , 包括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 , 其中6个月期产品预期收益率上下限分别为1.52%、3.4% 。
“个人客户比较看重的就是收益率和风险 。 我们行春节前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涨过一波 , 高过理财 , 是为了带一带(结构性存款)产品 , 因为理财净值化转型 , 资管新规过渡期就到今年 。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5年的个金经理王凯(化名)称 , 疫情一来 , 很多人风险偏好降低 , 更不愿意选不保本不保息的理财 , 愿意买保本的结构性存款 。 不过5月开始 , 该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已明显下降 。
收益率下跌是综合因素导致 , 其一是今年贷款利率端的连续“降息” , 逐渐吃掉银行净息差 , 银行为减负也跟降存款产品利率 。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 , 6月第三周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93% , 比5月统计数据低了约60个基点 。 多家银行理财经理介绍 , 目前不少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也已低于银行理财 。
更为明显的是 , 在监管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后 , 近一周咨询过程中 , 几乎没有理财经理主动推荐结构性存款 。 “我们现在主推代销的保险、基金 , 能满足客户对高收益的需求 。 ”当采访人员表示想要收益率高点的产品时 , 不少理财经理称 。 采访人员还获悉 , 银行给员工的奖励系数也不同 , 有受访者称 , 卖100万保险比卖出2000万、3000万理财创造的中间业务收入还多 。
“一边从银行获取贷款 , 一边拿资金买结构性存款” 企业套利行为是打击目标之一
比起个人的购买量 , 引得监管关注并出手的 , 更多是企业购买量的迅猛涨势 。
央行数据显示 , 今年前4个月 , 结构性存款共增加2.54万亿元 , 规模最高达到12.14万亿元 。5月回落至11.84万亿元 , 仍较年初有2.24万亿元的增幅 。 增加的部分中 , 约2万亿元是公司结构性存款 , 远高于个人购买量 。
“近期北京银保监局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 , 一些企业一边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 , 一边把资金拿去买理财、结构性存款 , 或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 。 ”北京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肖透露 。
中金固收分析称 , 这一波融资“套利”主要源自于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带动企业融资成本的大幅降低 , 与此同时结构性存款利率维持刚性 , 利差空间明显 , 叠加企业在疫情期间投资渠道有限 , 因此偏好将融资款购买结构性存款 , 从而体现为企业结构性存款的快速上升 。 个人并不明显受益于融资利率的下降 , 因此个人结构性存款增幅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