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勇:年轻时没少吃“直白”的亏( 二 )

  A 出道

  看到荧屏中的自己“汗毛会立起来”

  董勇并非科班出身的演员 , 9岁那年他开始在北京学习京剧 , 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浙江京剧团 。 上世纪80年代 ,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剧《满江红》中董勇饰演岳云 , 开始接触到影视行业 。 但是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要做一名“职业”演员的想法 , 因为他看到自己在荧屏上的样子 , 感到很不适应 , “自己看自己汗毛会立起来 , 就更别提别人看自己是什么样子了 。 ”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 , 人们对金钱的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 。 大家习惯于“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 , 都没有什么欲望 。 在剧团工作 , 首先想的是要有一辆自行车 , 之后换一辆好一点的自行车 , 再之后买一辆更好一点的自行车;从一开始大家一起住集体宿舍 , 到结了婚搬进平房 , 再到住楼房的老同事搬进新楼房 , 自己从平房换进楼房 , 这就是一辈子 。 基本上生活是固定模式 , 奋斗就是得一个先进工作者 , 一张奖状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 , 30岁以前的董勇几乎天天在“玩” , 对未来也没有过多的想法 。 29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 , 他跟着一个剧组去了欧洲工作70天 , 才知道人是可以不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居住的 。 背一个包 , 自己跑到另外一个城市谋生 , 这样的生活他之前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 他发现欧洲很多国家都很小 , 走来走去很方便 , 甚至可以早上去一个国家买菜 , 下午到另一个国家加油 。 那儿的年轻人18岁成人以后 , 背上一个包可以徒步或者搭车到处走 。 喜欢某一个地方 , 就在这儿生活下去 。 或者几年后再换一个地方 , 一直在寻找最适合他发展或者生活的地方 。 这给了董勇很大的刺激 。

  B 北漂

  三十而立 , 重回“故乡”北京闯荡

  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到1985年被分配到浙江京剧团 , 董勇的青年时代一直和戏曲联系在一起 。 工作时最忙一年365天大概要演200场的《三岔口》 , 天天重复 , 已经没有激情了 。 从欧洲回来后 , 年近三十的董勇开始思考 , 自己是不是要换一种生活方式 。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电视剧行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期 , 好演员辈出 。 “我能不能也努力做到 , 能不能做得比他们更好?我自己为什么不去闯一闯、试一试呢?”三十而立 , 董勇从杭州到了北京 , 成了一名“北漂” 。

  董勇说 , 到一个城市你适不适合 ,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 就是在那里住几天 , 觉得很舒服、很放松 , 这个城市就适合你 。 如果这个城市的路 , 三天你都没有摸清东南西北的话 , 那它就不适合你生存 。 董勇9岁到17岁都是在北京读的书 , 在北京 , 他有那种特别放松的感觉 , 觉得北京的马路都很宽 。 包括吃的方面 , 他很喜欢北方食物 , 特别爱吃韭菜馅和茴香馅的饺子 。 所以“北漂”的日子对董勇而言 , 反倒像是再次回到了家乡 。

  C 警察专业户

  很庆幸 , 一个人能演一辈子的警察

  因为有戏曲功底 , 又是武生出身 , 早在2000年 , 陶泽如、陈道明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黑洞》中 , 董勇便饰演了刑警副队长王明 。 随后 , 董勇接连在电视剧《重案六组》中饰演人民警察江汉 , 电视剧《绝对控制》中饰演派出所副所长仲大峰 , 持续打造了荧屏“警察专业户”的形象 。 “我演过刚从业的警察 , 队长、局长 , 到《三叉戟》演了一个即将退休的警察 , 把警察从入警到退休的过程演了个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