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上楼路”难题仍待破解

近日 , 北京市发布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手册》首次明确 ,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 单元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 , 其他业主不持反对意见即可实施 , 不再要求每一户业主都必须签署同意书;同时考虑个人隐私 , 也不再强制要求业主提供身份证和房产证的复印件 , 只要证明身份即可 , 极大降低了加装电梯的门槛 。 (7月2日 《工人日报》)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 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上下楼难问题 , 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的呼声渐高 , “加装电梯”已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近年来 , 不独于北京 , 上海、南京、成都、福州等城市也相继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的指导意见 , 通过简化审查备案手续、提高财政补贴标准等 , 大幅降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门槛 。
从2018年政策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 , 到今年加装电梯由试点步入规模化运作 , 老旧小区的电梯“上楼路”走得日渐熟稔 , 加装电梯的条件也在逐渐松绑 。 但在实际操作中 , 很多小区加装电梯不甚顺利 , 取得住户同意、盈利模式待解等仍是难啃的“硬骨头” 。
据了解 , 很多小区虽已完成环境绿化、活动空间等改造 , 低层住户也无须分摊费用 , 但囿于噪音、采光、安全、隐私、房屋贬值等考虑 , 低层住户依然成为主要的反对群体 。 除了高低层住户意见难以协调以外 , 盈利模式待解也是加装电梯推进较慢的原因 。 目前 , 加装电梯采用的主要是代建租用的模式 , 居民分期交付租赁费 , 在地方财政增加补贴的基础上 , 第三方运营公司还需垫付巨额资金 , 并承担日后收不来费用的风险 。
围绕加装电梯 , 利益主体各怀想法 , 存在价值分歧 , 难以协调一致 , 亟待进一步梳理和研究其中的矛盾和困难 , 权衡各方利益 , 优化推进机制、实施流程、扶持政策 。 相比之下 , 盈利模式问题较易解决 , 比如根据实际情况 , 加大对电梯改造项目的补贴力度 , 抑或拓展筹资渠道 , 创新投融资机制 ,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 降低居民和企业的成本投入 。
【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上楼路”难题仍待破解】就实际而言 , 解决高层住户、特别是老年人的上下楼难题背后的公共价值 , 高于给低层住户带来的不便和房屋市值降低 。 而实行多数同意 , 也并不违背法理精神 。 《物权法》规定 , 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 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 当然 , 加装电梯不能顾此失彼 , 还需合适的补偿机制补位 , 兼顾低层住户的利益诉求 。 街镇、居委应当积极搭建社区协商平台 , 引导业主以协商等方式凝聚共识、化解异见 , 寻找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 持续释放公共政策的良性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