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朝着北斗出发,前行永无止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朝着北斗出发,前行永无止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朝着北斗出发,前行永无止境
杨慧 资料照片
参与北斗一代工作 , 是在北斗一号正式立项之后 。 北斗一号是我成长的摇篮 , 我对它充满了感恩之心 。
2003年下半年 , 北斗要再立项 , 北斗一号总指挥李祖洪副院长和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奉命组建队伍 , 我前往北斗二号报到 。 项目论证了约一年时间 , 2004年8月31号正式立项 , 我们马上着手设计工作 。 北斗二号虽已完成可行性技术论证 , 但还面临很多挑战 。 例如 , 作为时间维持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原子钟的活动受温度影响极大 , 为了让它稳定工作 , 技术要求是0.2℃的波动 。 然而在太空中 , 没太阳的时候是-273℃ , 太阳一照则达到150—160℃ 。 在这样的温差环境下 , 要求原子钟每24小时只能变化0.2℃ , 难度较大 。
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 , 我们不断提出想法 , 再验证 , 再推翻 , 一点点向前推进 。 那段时间用“激情燃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 到了晚上 , 办公室的灯光总是特别亮 。
我们就这样不停地连轴转 , 直到2007年4月 , 我们顺利把试验星“打”到了天上 。
北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 需要高度的专业协作 。 卫星一入轨 , 就要展开20多米的太阳翼 , 这需要一系列操作 。 很多卫星在200公里的高度就与火箭分离了 , 我们要用自己的推进系统让它一步步“爬”到35780公里的高度上去 。 即便卫星完全入轨交付使用 , 也不代表大功告成 。 卫星在轨的寿命是十来年 , 在此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 包括如何避免它在太空中经历“狂风骤雨”(太阳风、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而“伤风感冒” 。 我们要一直呵护它 , 直至它寿命终结 , 再把它安全送入“坟墓轨道” , 以免影响后来的卫星在同样的轨道上工作 。
十几年来 , 我们一直默默地奋斗 。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 所有管在轨的同事24小时待命 , 因为遇到问题时响应要快 , 我们的处置标准是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发出指令单和要求 。
记得去年北斗二号“打”最后一颗收官卫星 , 凌晨3点左右 , 我们下山去食堂吃夜宵 。 食堂为我们准备了庆功的啤酒 。 借着那瓶啤酒 , 我让自己嚎啕大哭了一次 , 本以为会如释重负 , 但在那一刻 , 心情却很复杂 。
我们曾写过一篇文章 , 叫《北斗的“三生三世”》 。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 , 从无到有 , 从区域服务到全球服务 , 我们的灵魂、追求、目标、初心没变 , 却一次次脱胎换骨 。 建设北斗一号 , 是为了从无到有“求生存” , 在我们的领空范围内有安全保障 。 建设北斗二号 , 是为“再生再世”服务 。 我们追求的是有效服务 , 即服务精度 , 以中国为中心覆盖1/3个地球 。 到了北斗三号 , 就是“三生三世” , 北斗再一次脱胎换骨 , 系统精度更高 , 并且覆盖全球 。
最近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 , 好几代人的夙愿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了 。 然而 , 人们对于时间和位置的精度要求永无止境 , 这就要求北斗系统继续往前走 。 我们也将一直前行 , 朝着北斗 , 永无止境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朝着北斗出发,前行永无止境】(项目团队:本报采访人员 张蕾、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