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为相惜,卧薪尝胆之路才刚开始( 二 )


研发投入占比行业第一
芯片行业的前进始终离不开科研 , 而科研是一项“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事业 , 它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时间的投入 。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之下 , 国内产业链强调自主可控 , 中芯国际正在担起国产芯片崛起的重任 。 中芯国际提交 IPO 申请获得受理之前得到了国家大基金的力挺 。 5 月 15 日 , 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将分别向公司附属公司中芯南方注资 15 亿美元和 7.5 亿美元 , 合计约 160 亿元 。
中芯国际表示 , 由于预期先进制程的市场需求持续急增 , 他们将产能由每月 6 千片增加至 3.5 万片 , 以满足未来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生产需要 。
而中芯国际在过去三年里 , 也在大力投入研发 。 2017 年到 2019 年内 , 中芯国际研发的投入分别为 35.76 亿元、44.71 亿元与 47.44 亿元 , 对比总营收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达到了 16.72%、19.42% 与 21.55% 。 尽管每年营收增速不太稳定 , 但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仍然保持了一定水平的增速 。
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比例相比较其他企业而言 , 已经高出一倍多 , 同行业普遍的研发投入占比在 8% 左右 。 以排在中芯国际前一位的联华电子为例 , 2017 年到 2019 年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 9%、9% 和 8% 。
与华为相惜,卧薪尝胆之路才刚开始
文章图片
在专利方面 ,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 登记在中芯国际及其控股子公司名下的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专利共 8122 件 , 其中境内专利 6527 件 , 包括发明专利 5965 件;境外专利 1595 件 , 此外公司还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94 件 。
此外由于逐年的研发投入增加 , 中芯国际的研发人员与总员工人数占比也在不断提高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 中芯国际共有员工 15795 人 , 其中研发人员 2530 名, 占公司人数的 16.02% , 公司内硕士及博士人员占比为 20.52% 。 2017 年和 2018 年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 10.95% 和 11.86% 。
目前全球能够 14nm 技术的纯晶圆代工厂仅有 4 家 , 在上一代 28nm 制程工艺时代 , 还有 5 家 。 这表明了在制程工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 , 已经有企业开始逐渐退出了竞争 。
不过中芯国际在当前仍然只能排在第二梯队 , 与第一梯队的巨头台积电相差有不小的距离 。 回过头去看 , 成熟的 28nm 工艺中芯国际是在 2015 年实现量产的 , 台积电早早于 2011 年就已经落地 。 而现在台积电正在向客户输送 7nm 的产品 , 中芯国际还在苦战 14nm 工艺 。
这不仅是公司体量问题 , 也需要一个过程 。 台积电 2019 年营收为 2466 亿元 , 是中芯国际的 10 倍有余 。 虽然前者研发投入占比仅为 9% , 但也达到了 211 亿元 , 数额直逼中芯国际的年营收总额 。 因此中芯国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与华为相惜
5 月 17 日 , 美国禁令升级 , 再一次将华为推向风口浪尖 , 同时把中芯国际与华为绑到了一起 。
由于台积电无法继续为华为代工麒麟芯片 , 后者急需找到新的代工厂以解燃眉之急 。 业界普遍认为中芯国际是下一个选择 。 不过台积电所放弃的大批量订单是 7nm 制程工艺晶圆 , 为华为下一代旗舰智能手机产品所用 , 中芯国际目前仅能触及 14nm 制程工艺 , 在这方面 , 中芯国际暂时爱莫能助 。
此前中芯国际于华为合作使用 14nm 制程工艺生产的麒麟 710A 处理器已经顺利出货 , 搭载该处理器的产品也陆续上市 。 4 月 9 日 , 荣耀发布的荣耀 Play4T 系列便采用的麒麟 710A 处理器 , 该系列定位低端 , 售价 1199 元起 。
与华为相惜,卧薪尝胆之路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