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平度崔家集:一个大棚每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
青岛日报2020年7月2日2版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 ,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终将成真 。 小康承载初心 , 小康属于人民 。 我市积极稳妥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 , 强化就业、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 , 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 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作出青岛贡献 。 连日来 , 本报采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 , 记录脱贫攻坚带来的乡村巨变 , 用心聆听人民群众自强奋斗的青岛小康故事 。
从即日起 , 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 , 推出系列报道 , 充分彰显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 , 带领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
一个大棚每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
平度崔家集扶贫农创示范体扩大种植规模 , 拉长产业链 , 带动村民持续致富增收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采访人员 马英歌
6月30日上午10点 , 在平度市崔家集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 , 采访人员走进一个占地2亩的半地下大棚 , 一串串樱桃西红柿挂在枝头 , 娇嫩欲滴 , 宛如“红色珍珠” 。 从早晨7点开始 , 昔日贫困户王京芳已经忙碌了三个小时了 。
崔家集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棚主刘娜展示采摘的圣女果 。 邢志峰 摄
在崔家集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 , 像这样的大棚还有320个 。 合作社在最初36个扶贫大棚的基础上迅速扩张 , 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 上级扶贫资金和社会资本相继注入 , 目前合作社年产出樱桃西红柿600多万公斤 , 实现销售收入7200多万元 , 单个大棚年均纯收入超过20万元 , 带动周边就业超过600人 。
昔日的前洼村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 人均年收入不到9000元 , 而现在的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所有大棚一天最高产樱桃西红柿16万公斤 , 一天销售额最高可达320万元 。
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只是崔家集探索促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
崔家集镇地处平度西南 , 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西红柿生长 , 出产的西红柿品质佳、口感好 。 目前 , 全镇西红柿设施栽培大棚达5000多个 , 面积达3万余亩 , 带动周边年产销西红柿1.5亿公斤 。
崔家集镇党委宣传委员张顺泽告诉采访人员 , 全镇121个村庄中 , 种植西红柿的村庄过半 , 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9亿元 , 带动村民增收7亿元 , 实现人均增收8000余元 。 此外 , 西红柿产业的发展还吸纳若干周边群众入园打工 , 解决就业2000余人次 。
西红柿产业规模化经营还给农户带来一部分土地流转收入 。 据了解 , 崔家集镇西红柿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事西红柿种植 , 有效推动了全镇土地流转和镇村资产盘活 , 这也给村集体增收开拓了新的路径 。 与此同时 , 在精准扶贫政策助力下 , 全镇10多个村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 , 建立起集体产权的西红柿设施大棚 , 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集体收益 , 实现每年村集体增收4.6万元 。
中午12点30分 , 正值午饭时间 , 提着一袋包子的大棚种植户张继亮跟采访人员说:“刚去餐馆买饭居然排了半个小时队 , 现在采摘圣女果正需要人手 , 一个餐馆需要解决200多人的午饭呢 。 ”
果蔬产业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务工 , 部分村民看准商机 , 以满足务工人员的需求为着力点在村中开起了快餐馆和小超市 , 一些村庄开始规划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经济链 , 带动村民持续致富增收效果显著 。
- 办法|证监会修订并发布科创板再融资办法
- 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林芝巴宜区扶贫办党支部“结对联建”助推脱贫攻坚
- 湖北日报|枝江百里洲:排涝泵站满负荷运行
- 科创板日报|7月7日申购,定了!中芯国际IPO发行价格27.46元
- 兵团日报|琅琅书声,他再也听不到——追忆兵团优秀共产党员丁憬
- 兵团日报|兵团:美丽连队党旗飘飘
- 新疆日报-赵志芸|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
- 北京日报客户端|“港独”议员泼水阻碍教科书议题,林郑月娥深夜发文斥责
-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又有6地疫情风险等级降级,高风险地区仅剩丰台区花乡
-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又有6地疫情风险等级降级 高风险地区仅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