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老四胤禛江南赈灾,为什么揭开了他夺嫡的序幕( 二 )


太子胤礽越强调老四胤禛是自己的人 , 其实就越让老四胤禛坚定 , 自己不要成为他的人!那么怎么才能在这次赈灾的过程 , 作为独立的个体出现在康熙帝面前 , 同时具备夺嫡资本呢?
这就是老四胤禛的聪明所在!
“为皇阿玛分忧、为太子分劳、苟利社稷、吾愿往矣!”
老四胤禛“明知山有虎 , 偏向虎山行” , 选择了这么一项高难度的差事 , 给康熙帝的印象就是 , 毫不为己 , 专门利人 , 为了江山社稷 , 在所不辞 。
为了逼那些富商和官绅就范 , 老四胤禛使了不少手段 , 包括纵容灾民进城、截留任伯安书信、逼有钱人捐款等等 。 他能截留任伯安书信 , 必然也能截留那些弹劾他的书信 ,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
他是在康熙帝面前刻意营造“一心为国” , 宁可留骂名的印象 , 他回京后专门提到“孤臣”这个词 , 这就是在做铺垫 。
【爱历史】老四胤禛江南赈灾,为什么揭开了他夺嫡的序幕
文章图片
四、
老四胤禛必须通过这些弹劾的奏折 , 来试探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 同时也试探了太子胤礽 。
如果大家一致认为老四胤禛该罚 , 那么这个罪过会记到太子胤礽头上 , 毕竟他是太子的人 。 如果这个罪最后康熙帝没有任何处罚 , 那么恭喜老四胤禛 , 他已经脱离太子 , 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 参与到夺嫡之争了 。
果然 , 康熙帝面对江南官员交上来的弹劾老四胤禛的奏折后 , 召集太子和上书房大臣商议 , 太子胤礽先是肯定了老四胤禛的功劳 , 又担心功高盖主 , 于是又否定了他的行为:
“皇阿玛经常开导儿臣们 , 要以德为本 , 以仁导行 , 激烈激诈的手段 , 并非立身之本 , 治国之道 , 要说在这方面 , 四弟是欠缺了点 。 ”
太子胤礽简直是神助攻 , 他也用“德”和“仁”来评价老四胤禛 , 可是他站的立场却是那些官员 。 对他们“德”和“仁”恰恰是对那些受灾百姓的“不德” , “不仁” , 反观老四胤禛反而是“大德”和“大仁” 。
太子的境界实在是低 , 他是想表明 , 自己才是太子 , 自己不认可老四胤禛的表现 , 你们大臣们怎么说?
而在场的三位大臣 , 表情各异 , 显然对太子此举不理解 , 康熙帝急忙转移话题:
“啊 , 天津桂顺斋啊 , 进上来的沙琪玛 , 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 御膳房的做法不一样 , 李德全 , 给大人们各上一份尝尝 。 ”
康熙帝的意思就是说 , 只有接地气的真狗奶子沙琪玛才是真正有味道的 , 要想真正治理国家 , 还需要像老四胤禛这样接地气 , 不要人为跟百姓制造鸿沟 。
【爱历史】老四胤禛江南赈灾,为什么揭开了他夺嫡的序幕
文章图片
五、
难道老四胤禛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 , 要知道这时候的他还没有把邬思道招纳营中呢?
他当然无法判断朝堂之上 , 面对众臣的弹劾 , 康熙帝和上书房大臣们会怎么说 。 但是他也有辅助之策 , 那就是江南歌谣:
“天不怕、地不怕 , 就怕四爷叫回话!天不惊 , 地不惊 , 就怕四爷调回京!”
那么这段歌谣究竟是谁编的 , 又是怎么传到康熙帝的耳朵里呢?
真的是江南那些灾民编的吗?显然不像 , 结合后来李卫推行新政时编的歌谣 , 老百姓饭都吃不上了 , 哪里编的出这么工整 , 又形象的歌谣 , 毕竟还有几个隐喻在里面 。
会不会是江南那些官员编的呢?
显然也不是 , 这段歌谣一看就是歌颂老四胤禛的 , 受益人也是灾民 , 他们弹劾还来不及呢 , 哪有可能去歌颂他 。
所以 , 这段歌谣只能是老四胤禛自己编出来的 , 然后想方设法送到康熙帝的耳中 , 他此举有何目的?
很简单 , 他就是要制造巨大的反差 , 一方面是众多大臣在弹劾 , 一方面又是广大群众在歌颂 。 孰对孰错 , 一目了然 , 别忘了他前往南方赈灾的目的是什么 , 一切脱离目的的表现 , 都是假象 。
就这样 , 老四胤禛在康熙帝心中的形象瞬间放大 , 也进入了他的考察范围 , 他回京述职 , 特意提到孤臣二字 , 康熙帝大为欣赏:
“好!有个做孤臣的心思 , 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 ”
康熙晚期 , 社会腐败日益显现 , 有心刷新吏治 , 但力不从心 , 也不符合康熙帝“仁德”的形象 。 老四胤禛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 , 太子胤礽也罢 , 老八胤禩也罢 , 都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和决心 。 只有老四胤禛表现出来的 , 让康熙帝大为感动 , 也为大清的未来 , 带来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