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每经热评|物管上市潮有利房企健康转型

_本文原题为 每经热评|物管上市潮有利房企健康转型
每经采访人员:薛晖 每经编辑:贾运可
每经评论员 薛晖
【上市|每经热评|物管上市潮有利房企健康转型】品牌房企的旗下物管公司再次掀起一波拆分上市潮 。 仅6月29日一天 , 就有3家物管企业公布了IPO进程 , 其中正荣服务将于香港IPO , 全球发售股份2.5亿股 , 另有世茂服务和金科智慧服务递交招股书 。 此前的6月24日 , 已有3家物管企公告了IPO进程 。 至此 , 今年上半年已有8家物管企业成功上市 , 另有8家递交招股书 。 此外 , 还有一批大牌物管企业正在准备启动上市程序 。
众所周知 , 房地产业经历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 , 房企普遍负债率较高 。 而近两年新房销售增速已明显放缓 , 加之房价上行空间有限 , 因而房企利润率逐年下滑 , 房企资金风险就凸显了出来 。 去年以来 , 中小房企破产、资金暴雷等事件频发 。 对“求钱若渴”的中小房企 , 赴港上市成为救命稻草 。 除地产平台上市之外 , 拆分物业公司上市 , 亦是一条自救之路 。 物管拆分上市 , 既可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 降低母公司金融风险 , 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扩张注入资本动力 。
物业公司上市的意义不仅限于融资和降低风险 , 更重要的是为房企打开了另一扇可持续发展的大门 。
早在全国商品房年度销售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的时候(2016年) , 不少房企就开始未雨绸缪 , 寻找新的增长点 。 因为房企心知肚明 , 卖房子迟早会碰到天花板 。 因此 , 多元化一度成为头部房企的最时髦的口号:造车者有之 , 造机器人者有之 , 养猪者有之 , 跨界互联网者有之 , 投资大健康者有之……
房企的多元化探索 , 有的铩羽而归 , 有的前途未卜 , 凡与主业距离越远的探索 , 前景就越是扑朔迷离 。 而在房企的诸多业态中 , 原本最不起眼也是最“土气”的物管业 , 却异军突起 , 成为资本追捧的风口 。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了16万亿元(2018年已超过15万亿元) , 房企普遍认为16万亿元已是行业“天花板” 。 这之后 , 房企路在何方?房企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物管行业受追捧就是因为资本嗅到了房屋销售“天花板”的味道 。 16万亿元很难再突破 , 但这个数字的背后是百亿平方米的已售商品房 , 是天量的物业和数以亿计的有房族的日常服务和消费——这些就是物管的大生意!
传统的房地产业是建房子和卖房子 , 百姓的居住面积一定存在天花板 , 而百姓的居住品质提升却没有天花板 。 社区商业、邻里服务、社区智能 , 均可以借助于现代科技提升费效比 , 从而为物管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 , 拆分上市的物管企业股价普遍优于其地产母公司 。 今年以来 , 物业股累计上涨近50% , 远超热门的医疗和保健行业 , 甚至有5家物业股涨幅超100% 。
进入“后16万亿”时代 , 触及天花板的房地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 , 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 继续卖更多的房子 , 卖更贵的房子?如果沿这条路走 , 就只能继续加杠杆 , 继续债台高筑 。 去养猪或造车?绝非多数房企可选的路径 。 而物业对于房企是驾轻就熟的领域 , 既有基础也有经验 , 加之资本和技术赋能 , 实际上大有可为 。
房地产的初衷就是为了提供美好生活——建房子是一条美好生活的路径 , 打理房子、居家服务同样是为了美好生活 。 后者可能更环保 , 更有技术含量 。 可以预见 , 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牌房企拆分物管公司上市 , 也会有更多品牌管企业借势扩张 , 营造物管的航母级企业 。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