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每经热评丨“踩中”金凰珠宝百亿黄金“大雷”背后是常识、责任感的缺失

每经采访人员:吴治邦 每经编辑:汤辉
每经评论员 吴治邦
“黄金质押+保单增信” , 然而部分已经开箱验出的质押品竟是铜合金 。 随着金凰珠宝债务问题持续发酵 , “踩雷”金融机构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 每日经济新闻曾在6月初至中旬就发布了《襄阳轴承控股股东改制案发:评估师锒铛入狱 , 实控人陷资金危机》、《金凰珠宝债务违约拉锯:有“踩雷”信托公司要求开箱验金》等报道 。 近日 , 诸如财新周刊等媒体更是发出长篇揭露性报道 。
综合各方信息 , 自2017年以来 , 金凰珠宝将“黄金质押+保单增信”的模式融资发挥到极致 。 该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标识Au999.9黄金的质押物 , 同时中国人保湖北分公司提供财产险 , 累计金额达到300亿元 。 目前存量融资为160亿元 , 对应质押的黄金是83.03吨 。 区别于一般的金融机构“踩雷”案 , 购买了东莞信托、民生信托、四川信托、北方信托、长安信托等十多家信托公司金凰珠宝系列产品的投资者或将直接受损 。
在与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交流时 , 这些人均强调称:“产品的风控措施按理说非常的严格 , 真没想到金凰珠宝会对我们做出这样不好的事情 , 目前金凰珠宝系列项目的实施过程还没被查出问题 。 ”
我们必须指出的是 , 这些金融机构毕竟不是普通散户投资者 , 其丰富的风控经验让投资者选择相信他们的理由 。 在金融产品设计日益复杂的情况下 , 除了纸面上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外 , 更应当强调责任感的回归 。
因此 , 如果相关负责人是事情败露后的假装无奈 , 其自然应当受到刑事制裁 。 而假如是真的被骗了 , 只能说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落入到了文字游戏当中 , 拿着投资人、公司股东的利益当儿戏 , 忘掉了基本的常识、常理及责任感 。
首先 , 金凰珠宝是一家市值长期袖珍、股票成交寡淡的企业 。 美股的交易数据显示 , 该公司的最高价出现在上市当天 , 此后股价长期低迷 。 进入2018年以来 , 该公司的股价更是长期低于1亿美元 。 按照2015年以来的年报来看 , 金凰珠宝的利润数据可观 , 却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 。 事出反常必有妖 , 一家都已经被股民抛弃的企业 , 金融机构为何把他当成宝 。 向这么一家企业放款数十亿元 , 晚上真能睡得踏实吗?
其次 , 金凰珠宝逾80吨的Au999.9黄金是从哪里来的 , 为何放弃已有的融资模式 , 设计了这么一个非常规的融资模式?2019年 , 中国黄金产量最大的公司为紫金矿业 , 其黄金产量为约40吨 , 而金凰珠宝拿出来抵押的是紫金矿业年产量的两倍 。 按照上金所有关人士对媒体的说法:金凰珠宝不可能有这么多金子 。 如果该公司真的有这么多的金子 , 完全可以将黄金托管在上金所账户内直接质押 , 既可以保留实物金 , 又可以获得融资 , 为何一定要采用实物金质押和保单增信这类非标准化的融资操作方式 。
再次 , 从金凰珠宝的融资渠道来看 , 湖北省内的正规金融机构几乎不向其提供融资 , 如国通信托、交银信托、汉口银行等基本上没有被波及 。 按常理来说 , 这么一个风控措施严格的项目 , 湖北的金融机构应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 结果却是被众多湖北省外的金融机构拿下 。 如此鲜明的对比 , 踩雷的金融机构为何不在放款前多问几个为什么?
最后 , 金凰珠宝系列信托产品的用途显示 , 多数资金被用作参与湖北省三环集团有限公司的混改项目 , 投资收益无疑也会是金凰珠宝的还款来源 。 但是 , 国企改制漫长 , 面临的政策、市场风险比一般项目大 , 这堪称金凰珠宝及其掌舵者贾志宏的杠杆豪赌 。
假如获得了超预期收益 , 就不太可能走到开箱验金这一步 , 故事自然可以讲圆满 。 多个涉事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在与笔者交流时 , 不约而同认可“贾志宏赌性太强”的说法 。 诚然 , 金凰珠宝及贾志宏完全有拿着自身资产去“赌”的权利 , 但是信托公司怎么可以拿着老百姓的财富陪着金凰珠宝及贾志宏一起赌?银行、保险公司怎么可以拿着全体股东的权益陪着金凰珠宝及贾志宏一起赌?这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