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易所向中概股伸出橄榄枝,新交所最近也很拼( 三 )


当前 , 南下资金的涌入也为企业带来想象力 。 恒指8月季检料开始纳入同股不同权及第二上市新经济龙头 , 不排除未来会将“二次上市”公司纳入互联互通机制 。 自美团点评和小米于去年10月底被纳入“港股通”以来 , 获得了最大的南下资金流入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额分别达41亿、22亿美元 。
“朝阳公司”寻觅“朝阳资本市场”
当前 , 全球每一家交易所都在思索如何争取“朝阳公司” 。
“中国的创新公司都在思考 , 去科创板还是创业板 , 还是纳斯达克?朝阳行业的公司也在寻找处于朝阳阶段的资本市场 。 20年前的互联网行业 , 恰如今日的生物科技行业 。 更早一批创新药公司已经登陆纳斯达克和香港市场 , 未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也将吸引更多创新企业 。 ”领复资本合伙人冀田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而言 , 高科技企业并未放弃美国市场 。 今年6月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掀起了美国上市潮 , 传奇生物、燃石医学、泛生子在纳斯达克相继上市 , 燃石上市首日股价爆涨49% , 市值49亿美元 。 当前 , 总计173家中概股在纳斯达克上市 , 合计市值约4980亿美元 。
“即使港交所接受不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 , 但临床试验的安全标准起码等同于完成第一期临床试验 , 但美国甚至不设这一要求 , 因此吸引了更多初期企业 , 美国也有更多专业的高科技领域研究员 , 投资者更了解如何给公司估值 。 ”冀田称 。 尽管2019年港交所募资额全球第一 , 而上交所亦凭借科创板效应排名第二 , “但在生物科技领域 , 纳斯达克宝刀不老 。 2019年全球十大生物科技公司IPO名单中 , 纳斯达克六个 , 港交所四个 , 未来科创板和创业板也可能迎来更多这类企业 。 ”
加速改革的A股正在吸引更多新经济和高科技企业的关注 , 随着红筹回归的门槛已从2000亿降至200亿元 , 众多红筹公司在探索“A+H”的可能性 。 金弘毅对采访人员表示 , “我们服务的一些初期在海外上市的大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 也需要国内的融资渠道 , 甚至考虑境内子公司分拆上市融资;同时 , 也有境内企业需要境外的平台 , 包括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会考虑做H股或在伦交所发行GDR , 打通海外融资的渠道 , 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大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