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深受口腔问题的困扰,我们的牙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二 )


一旦牙齿就位 , 进一步的变化随之到来 , 比如牙齿的形状、数量、分布方式、替换模式以及它们与颌骨的连接方式等 。 在约4.15亿年前的志留纪-泥盆纪界线 , 肉鳍鱼类(Sarcopterygians)首先出现了釉质层 。 肉鳍鱼是硬骨鱼的一支 , 它们演化出了有骨骼和肌肉支撑的鳍 。 目前认为 , 它们就是现代四足动物(例如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等)的祖先 。 釉质层最初仅分布于肉鳍鱼鳞板中 , 随后它从这种皮肤结构 , 一跃演化到了口腔里 , 成为了牙齿外层的牙釉质 。 而同一时期的其他鱼类则缺少釉质层 , 也缺少能编码釉质形成所需蛋白的基因 。
在哺乳动物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中 , 牙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它们能帮助维持恒温所需的新陈代谢 。 维持自身体温的能力为哺乳动物带来了众多的优势 , 比如它们可以在气温波动更大的地区或更冷的气候中生存 , 可以保持更高的移动速度以占领更大的领地 , 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觅食、躲避捕猎者 , 以及照料幼崽 。 然而维持体温的能力也有其代价 。 在安静状态下 , 哺乳动物消耗的能量是相同体型的爬行动物(无法调节自身体温)的10倍以上 。 为了补充能量 , 自然选择的压力就体现在了牙齿上 。 其他的脊椎动物只需要用牙齿抓住并杀死猎物就够了 , 而哺乳动物则需要从每一餐中获取更多的卡路里 。 为了做到这一点 , 它们必须充分咀嚼自己的食物 。
哺乳动物的牙齿操纵着咀嚼的过程 。 通过施加压力 , 牙齿会固定住食物并致其破碎 。 为了充分地发挥咀嚼的作用 , 牙齿咬合需要精确到毫米级 。 为了便于咀嚼 , 早期哺乳动物已经丧失了换牙的能力 。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哺乳动物与鱼类和爬行类不同 , 即使老牙已经磨平或者破损了 , 也不会持续生长新牙 。
釉柱也同样是适应咀嚼的特征之一 。 大部分研究认为 , 釉柱的演化是为了增强牙齿咀嚼的强度 。 哺乳动物牙齿的基本结构——牙本质的牙冠外包裹着釉柱层——早在三叠纪就出现了 。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臼齿看似形态各异 , 但其实都只是同一模板的微调 。
3.口腔菌群与龋齿
牙齿的演化史不仅解释了它们为何如此强韧 , 也解释了为何现代人的牙齿存在缺陷 。 简单来说 , 牙齿的这种结构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 , 包括受到的压力、可能的磨损 , 以及口腔内的某些化学物质和细菌 。 这就导致口腔环境的任何变化 , 都会对毫无防备的牙齿造成损害 。 现代人的饮食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 , 它与以往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同 。 我们的生理结构并不能适应我们的行为 , 这就导致现代人饱受龋齿、智齿阻生及其他牙颌问题的困扰 。
全球有数十亿人受到了牙科相关疾病的困扰 。 然而在过去30余年间 , 我研究了成百上千块牙齿化石以及现生动物的牙齿 , 却几乎没有发现过任何牙科疾病的迹象 。
为了了解现代人类的牙齿为何如此容易生病 , 我们需要参考自然状态下的口腔环境 。 健康的口腔中居住着数十亿个微生物 , 其中细菌就多达700余种 。 其中大多数细菌是有益的 , 可以抵御疾病、帮助消化以及调节机体机能 。 不过也有一些细菌对牙齿是有害的 , 比如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 它们代谢产生的乳酸会破坏牙釉质 。 通常情况下 , 这些细菌在口腔中的密度很低 , 不足以对牙齿造成永久性伤害 。 它们的数量会受到链球菌属的轻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等有益菌的限制 。 这些细菌可以产生碱性物质和抗菌蛋白 , 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 除此之外 , 唾液也可以缓冲乳酸的攻击 , 并且将牙齿包裹在含钙和磷酸根的环境中 , 帮助其表层重新矿化 。 在过去几亿年间 , 牙齿一直维持着这种破坏与修补的平衡状态 。 在哺乳动物的口腔中 , 也观察到了有益和有害细菌的普遍共存 。 这种相对稳定的口腔微生物环境被英国牛津大学的凯文·福斯特(Kevin Foster)及其同事称为被宿主控制的菌群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