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小镇做题家”缘何引发热议

:原题为_光明网|“小镇做题家”缘何引发热议。
最近 ,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有点火 。 这个词指的是一群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寒学子 , 依靠题海战术与学业高压考进一流高校 , 但在大学期间乃至毕业后就变得泯然众人 , 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风险 。
【光明网|“小镇做题家”缘何引发热议】这个词主要来源于网络 , 是对那些毕业于“985”“211”大学 , 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子的描述 。 希望通过讨论如何“脱困” , 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救” 。 该话题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
这个现象 ,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农村地区大多数学子的高中生涯都是在做题与高压学习中度过的 , 城市学子则相对接触了更多其他教育资源、培养了更多兴趣爱好 。 这种教育差异 , 在目前社会中是很普遍的 , 而造成这种资源差异的原因之一 , 正是城乡二元结构 。 从这个角度上说 , 通过教育改革、社会改革 , 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人才选拔通道 , 打破限制阶层流动的桎梏当然很重要 ,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 ,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
这个话题 , 很容易让人想到最近流传颇广的另外一篇文章——《看不见的二本学校学生》 。 作者是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教师 , 入职14年 , 教过4000多名学生 。 他认为 , 二本院校的学生 , 从某种程度而言 , 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 他们的命运 , 勾画出了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 作者以班主任的身份 , 观察了06级某班学生的命运 , 目睹了这个班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从学生时代到完全步入社会的状况 。 她得出的结论是:“整体上 , 对80后一代孩子而言 , 在房价平稳低廉、经济上行的阶段 , 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和尝试 , 大都能拥有一份让人踏实的工作 , 并在工作的庇佑下 , 得以成家立业 , 实现读书改变命运的古老承诺 。 ”这个结论令人信服 。
与那些多数毕业于一流高校的“小镇做题家”相比 , 这些二本学校的年轻人整体所拥有的条件还不如他们 ,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也能拥有一份踏实的工作 , 并安稳地成家立业 。 “擅长做题的孩子”从较低的起点出发进入名校 , 本身就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 。 但是 , 他们也因此背负了更多的家庭希望 , 对自己的未来有更高的期望 。 这也是他们内心失衡、自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
每个人的发展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定 , 教育是摆脱父辈生活轨道最重要的途径 , 但并不是所有限定都能被个体所突破 ,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事实 。 另外一个事实则是 , 大部分人的生活 , 都逃不出“庸常”二字 。 走出小镇 , 头顶光环 , 进入大城市 , 却遭遇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落差 , 这是难免的 。 但不必为此自怨自艾 , 甚至颓废、悲观 。 摆正心态 , 脚踏实地继续努力 , 朝着目标前行 , 生活自然不会辜负这份努力 。 就像“擅长做题的孩子”中的很多人 , 虽然他们有叹息 , 但更会反思 , 并在梳理过往中寻找出路 。 他们深知 , 进入大学之后的选择和努力 , 同样重要 。
(作者:李一陵 , 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