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我们的小康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精彩( 三 )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饶小铭介绍 。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 , 慎之又慎 。 2018年7月 ,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项目国际咨询全球公告发出 , 面向全世界智库征集设计方案 , 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联合体共102个法人咨询机构应征报名 。 其中 , 世界知名生态景观专家、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院长詹姆斯·希契莫夫以“诺亚方舟”为灵感源泉 , 提出了关于利用成都的生态本底打造“种子银行”的构想 。 “构想一经提出 , 得到多方赞同 。 既符合公园的总体定位 , 又能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 , 提高公园总体设计品相 。 ”饶小铭介绍 , 相关方找来建设团队 , 细化具体落地设计和标本采集 , 最终 , “种子银行”在2020年问世 。
“种子银行”作为龙泉山山体野生动植物园的“心脏” , 下一步将承载更多功能 。 它是全球植被应用科学研究的中心 , 也是支持山地重新造林、选育优良景观物种的资源库 , 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纽带 , 是面对未来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
“种子银行”建设历程背后 , 是成都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城市绿心”的决心 。 “从‘种子银行’到丹景台再到整个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贯穿始终 。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王仕彬说 , 公园作为成都重大生态战略空间 , 突出高标准保护修复、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水平有序建设 , 秉持“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 , 将发挥“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对外交往”六大功能 。
“小酒馆”进入“老院子”让玉林“红”得更久更稳
关键词
社区文化
坐标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
经验
社区以场地换资源 , 给入驻的工作室以场地等资源支持 , 鼓励工作室给居民开展免费的、有意思的、接地气的文化活动
川报观察采访人员 寇敏芳
65岁的退休老人张建熙从没想过 , 自己有一天竟会作为“玉林阿卡贝拉天团”的一员出道 , 并成为MV男主角 。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进成都市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的院子文化创意园 , 看到文创团队“墨上花开工作室”正在为居民免费提供书法和绘画教学服务;再往里走 , 宽敞的咖啡吧和图书室里 , 社区居民在这里喝咖啡、聊天、阅读 。
在咖啡吧的一角 , 采访人员偶遇正和文创团队商讨MV细节的张建熙 。 他兴奋地告诉采访人员 , 拍摄了几个月 , 十分辛苦 , “但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 这就是老有所乐吧 。 ”MV是由文创团队“阿卡星球”创意并制作的 。 团队主理人唐翔邀请采访人员观看了作品的小样 , 5位60岁以上的爷爷满面红光 , 一会儿身穿高领衫搭配休闲西装 , 一会儿又换上时髦运动服 , 在成都街头边走边唱 , 用“阿卡贝拉”的演唱方式 , 演绎了一首既有年代感又充满温情的《外婆的澎湖湾》 。
“社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源、服务和渠道 , 我们也可以发挥一技之长 , 把文化氛围带起来 。 ”唐翔说 , 团队目前还在初创阶段 , 但通过社区搭建的平台 , 找到了更多合作伙伴 , 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 唐翔所说的平台 , 就是开在倪家桥社区的院子文化创意园 。
它的创办要从一首歌说起 。 2017年 , 一曲《成都》唱红了成都玉林街道 , 开在倪家桥社区的小酒馆也成了游客打卡的热门点位 。 “小酒馆带来了人气 , 但是跟社区的关联度并不高 , 游客太多 , 有时候对附近社区的居民还会造成困扰 。 ”倪家桥社区党委书记陈英说 , 《成都》唱红之后 , 他们一直在思考 , 如何把小酒馆这样的文化现象转变为文创产业 , 让玉林“红”得更久一点 , 更稳一些 。
2018年8月 , 院子正式开业 , 由玉林街道和成都小酒馆团队联合打造 , 定位为以融合、孵化、发展为目的的青年文创产业园区 。 小酒馆主理人史雷当上院子文化创意园园长 , 将小酒馆的经营发展思路带入园区 , 目前已经吸引了New Noise、谱造司、墨上花开等11个文创工作社入驻 , 越来越多的“小酒馆”在社区的“老院子”孵化出来 。 “有一些项目是从无到有 , 现在已经做到了行业的顶尖 。 ”社区孵化文创 , 文创反哺社区 。 “社区以场地换资源 , 给入驻的工作室以场地等资源支持 , 鼓励入驻院子的工作室给居民开展免费的、有意思的、接地气的文化活动 , 让社区文化氛围绚丽多彩 。 ”陈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