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人物|河北科学家谢晓亮:用科技给中药材“赋能”


河北新闻网|人物|河北科学家谢晓亮:用科技给中药材“赋能”谢晓亮在试验田里给采访人员讲解培育的药用植物苗株特点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 白 云摄
阅读提示
他带领团队 , 把太行山上的野生连翘培育成特色产业 , 把安国道地药材菊花、山药、丹参、半夏等进行了脱病毒提纯复壮 。 他还主持起草制定了中药材相关标准80多项 , 培育中药材新品种12个 ,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 , 授权专利12项 , 主编中药材著作11部 , 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 。
他就是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主任谢晓亮 。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不久前公布 , 河北省三位科学家入选 , 谢晓亮就是其中之一 。
驯化与脱毒
6月2日 , 位于省会科农路上的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 院里的大棚种满了不同品类的药用植物 , 其中一株绿色小苗有枝有叶 , 谢晓亮蹲在垄沟间拨弄着它说 , “这小家伙叫连翘 , 是太行山区最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 , 之前都是野生的 , 开花多结果少 , 一亩地只能产2公斤左右的药材 , 如今 , 我们独创的连翘生态栽培技术 , 实现了人工种植 , 一亩地能产青翘七八十公斤 。 ”
现在 , 河北已成全国三大连翘产区之一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连翘从野生到人工种植的过程 , 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研发过程 。
2004年 , 谢晓亮和团队成员开始在井陉县东阳坡村的山地上研究连翘 。 为什么要研究连翘呢?谢晓亮说 , 这是因为当地野生连翘资源丰富 , 不但适合土层薄的岗坡山地生长 , 还能固土保水 , 增加农民收入 。
回忆研究之初 , 谢晓亮两手一摊 , “啥都没有 , 以前就没人种植过 , 都是野生的 , 没经验、没资料 。 ”
想驯化野生连翘 , 就得先研究透它 。
他们发现 , 野生连翘成簇生长在海拔800米-1500米的山地 , 根系发达且水平蔓延 , 对土层厚度要求不高 , 但果实产量低 , 农户自发采摘 , 老翘的药用成分含量基本不达标 。
当时的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算上主任谢晓亮 , 不过5名成员 , 一出动就是全员上阵 , “大家就扎在山上观察 , 先搞清楚连翘的成长特点 。 ”
3年时间 , 谢晓亮他们理出来连翘从野生到人工种植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是授粉问题 , 野生连翘成小群落分布 , 一簇连翘是一种花 , 分长柱头和短柱头 , 只有这两种花互相授粉才能长出果实 , 但往往一簇连翘附近都是一个花系 , 必须两种连翘花相互授粉才能结果 , 这也是连翘开花多结果少的原因 。
二是连翘修剪问题 , 连翘长得很快 , 枝条相互交叉容易遮阴 , 会造成不结果 , 能不能像修剪果树一样进行修剪?即使连翘结果 , 3-4年结果枝足就老化 , 老化的枝足结出的连翘果小壳薄、药用成分含量低 。
三是采收问题 , 采摘过早 , 连翘果没膨大起来 , 采摘过晚 , 药用成分不符合我国药典标准 , 什么时候摘最合适呢?
“任何一个结论都是不断试验的结果 。 ”谢晓亮说 。
从2007年到2009年 , 他们又用了3年时间来反复试验 , 有了结论 。 3个长柱头和1个短柱头杂交授粉效果最好;既然连翘是木本植物 , 那就也能修剪 , 反复尝试 , 最终建立了多主枝开放型和枝条拦腰一剪的傻瓜式修剪方法 , 方便农户掌握;采收最佳时间 , 8月初到9月初适合青翘采摘 , 9月中旬到10月底适合老翘采摘 。
通过反复探索 , 谢晓亮和团队建立了连翘“三不一剪”生态栽培技术模式:不浇水 , 通过挖集雨鱼鳞坑 , 旱作雨养 , 依靠自然降水 , 满足生长需求;不施用化学肥料 , 依靠每年将适量落叶或杂草埋于鱼鳞坑 , 增加有机质 , 培肥土壤;不打化学农药 , 依靠适当保留伴生植物 , 保持植物多样性 , 形成多种类昆虫相互制约 , 避免形成大规模纯林造成病虫害的频发;一剪是指连翘整形修剪 , 通过修剪控制连翘徒长旺长枝条、更新结果枝 , 提高产量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