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一桥飞跨南北 加速深度融合

:原题为_人民网|一桥飞跨南北 加速深度融合。
核心阅读
7月1日 , 随着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投入使用 , 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 。 建设者们自主创新 , 采用了一系列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技术 , 打造智能化桥梁 , 助力完善江苏省铁路网络结构 , 促进跨江融合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将正式开通 。 ”6月30日晚 , 江苏南通吉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张家港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孟玲珑 , 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一条消息 。 “有了这座桥 , 不仅回家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麻烦 , 去上海也更方便了 。 ”
江苏南通通州区至苏州张家港 , 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 。 以往要么乘轮渡横跨长江 , 要么绕行百公里外的苏通大桥或江阴大桥 , 孟玲珑回家常常要耗费3个多小时 。
7月1日 , 沪苏通铁路正式通车运行 , 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的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投入使用 。 得益于这座大桥 , 南通至上海铁路出行时间压缩到1小时6分钟 , 而1092米的主跨更让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 。
中国建造再创“世界之最”
江苏南通 , 位于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的交汇处 , 尽管与上海隔江相望 , 但南通到上海却不太方便:走铁路 , 南通至上海需绕道南京 , 出行最短时间长达3.5小时;走公路 , 苏通大桥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 拥堵时仅通过大桥就得花费三四个小时;乘汽渡 , 每逢节假日或者周末 , 等待过江的汽车就排成了长龙 , 如果下大雨或是江上起了大雾 , 轮渡只能停摆 。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交通不能拖后腿 。 再建一座大桥 , 截弯取直!南通毗邻长江口 , 江面日通行船舶超过3万艘 , 新桥不能影响长江黄金航道的通航品质;长江口已有江阴大桥、苏通大桥 , 过江通道空间有限 , 新桥必须涵盖公路与铁路的双重功能 。
“仅论证桥位就花了5年 , 最终确定江阴大桥下游45公里 , 苏通大桥上游40公里这个位置 。 桥面与江面的距离为70米 , 确保10万吨级大船也畅通无阻 。 ” 中铁大桥院集团总工程师高宗余介绍 , 大桥将沪苏通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锡通高速公路“三合一” , 上层设置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 时速100公里;下层设置为双向四线铁路 , 最高时速250公里 。
在这样一片6公里宽的江面上建桥 , 就意味着要“一跨越千米” 。 此前 , 世界上已建和在建同类型桥梁中最大跨度仅有630米 , 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跨度近乎翻倍 , 难度可想而知 。
作为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还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 中铁大桥局副总经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项目部经理罗兵如数家珍:主塔330米 , 约等于110多层楼高 , 是世界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建设用钢量达48万吨 , 相当于12个“鸟巢”的用钢量;混凝土用量达230万立方米 , 可建8个国家大剧院……
新装备新技术让大桥跨得更稳
“‘世界之最’的背后 , 是中国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 , 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自主创新 。 ”罗兵很是自豪 。
——新材料“力能扛鼎” , 钢梁和拉索强度为世界顶尖水平 。
千米一跨 , 又要重载 , 大桥的主体结构材料——钢梁和拉索必须兼顾“坚实”与“韧性” , 既能承受高铁高速通行的重压 , 又要避免跨度过大造成钢梁变形 。
为实现大桥超千米的跨度 , 项目部为其“量身定制”了强度达500兆帕的高强度钢和2000兆帕的斜拉索 。
“500兆帕高强度钢意味着每平方米钢梁能承受的最大力为5000吨 , 相当于2500台轿车的重量 。 大桥的432根斜拉索 , 每根斜拉索由直径7毫米的钢丝组成 , 单根斜拉索成桥最大索力可达1000吨 , 足以吊起600多辆小汽车 。 ”罗兵表示 , 新材料的研发 , 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更强、自重更轻 , 为桥梁本身减重至少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