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年年“城市看海”的囧,能破不?( 二 )
程晓陶表示,“海绵城市”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一些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才走完这一历程,我们需要更多基础研究、监测分析,不能想着靠短期高投入一蹴而就。”
多地加强监控防范内涝风险 多举措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表示,进入七八月份以后,雨区往北移动,北方也进入主汛期。按照预测预报,南方要防御台风造成的暴雨洪水灾害,北部地区也可能会发生洪水。
采访人员了解到,多地已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防范。如武汉提前展开水域应急救援训练,针对性开展培训。成都市正通过开展排水设施汛前维护检查、城市道路内涝风险点位整治、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下穿隧道排水能力提升改造等工作提升城市排涝能力。
有专家表示,面对城市内涝灾害,首先需要加强实时监控,及时提供灾害预警。如武汉从2016年开始发布中心城区降雨渍水风险图和主要易渍水点分布图,对中心城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雨情、水情研判,并第一时间发布渍水路况信息,以便市民进行防范。
多位专家认为,除短期预警防范外,更要从推动规划完善、理顺体制机制入手,统筹推进综合防治。“在新城建设中,尤其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与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程晓陶说。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林鸿潮表示,很多城市的内涝问题都与土地规划比例不协调有关,“城市要减少内涝灾害,就要加强区域内的水渗透能力,例如增加公园面积、减少工商业经济用地等。”
还有一些地区提出深层隧道排水工程的解决方案。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处长何剑告诉采访人员,现有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解决方法都受城市地上、浅层地下空间高密度开发所限,而深层隧道排水工程可作为现有浅层地下空间排水管网的补充和兜底。
“摸清家底,补充完整基础资料数据,是我们诊断城市‘内涝病’的重要依据。”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建民说,这样不仅能有效优化地下管网规划设计,还能让应急排涝手段有的放矢,提升极端天气下城市设施的应对能力。
【新华视点|年年“城市看海”的囧,能破不?】新华社“新华视点”采访人员:舒静、胡璐、宋佳、何丰伦、侯文坤、冯国栋、程士华、姜刚、李倩薇、陶冶
- 【】疫情严峻 分裂加剧——今年美国“生日”不快乐
- 新华网|内蒙古春播结束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粮食播种任务
- 新华网|香港再现本地新冠肺炎确诊个案 累计1268例
- 新华网|暗着多收、明着少退……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何“退费难”
- 新华网|伊拉克首都“绿区”遭火箭弹袭击一儿童受伤
- 新华网|“把红包落到每个企业身上”——从各地办税服务厅看减负
- 新华网|“轨道上的长三角”:打通区域经济大动脉
- 新华网|2020维也纳电影节开幕
- 新华视点|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回复监管函再次澄清合并传闻
- 新华网|法国:周末的汽车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