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生态廊道串起文化珍珠”——古城开封治水记
新华社郑州7月1日电题:“生态廊道串起文化珍珠”——古城开封治水记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丁、桂娟、双瑞
定格了北宋都城繁华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河风光占据画卷长度的五分之二,足见开封作为“北方水城”的气韵 。数千年来,这座黄河岸边的城市,兴衰荣辱皆与水息息相关 。
如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开封通过治水,不仅逐步再现“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历史风貌,还以生态廊道串起散落在各处的文化珍珠,以水润城,以文化城,提升城市品位 。
生态水:活水绕城 再现“北方水城”风貌
“过去这里哪称得上河啊,就是一条臭水沟!”开封东护城河边,河面水波潋滟,两岸郁郁葱葱,几米之隔就是古朴的明清城墙,75岁的老开封人马德航喜得来回踱步 。
7月1日,长28.6公里的开封市“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对市民全面开放 。经过两年多治理,曾经的黑臭水体被清水贯通,形成一条环城滨水风景绿道,沿岸绿化、美化面积4000余亩,再现“北方水城”风貌 。
通过西干渠引黄河水入汴西湖,经涧水河到东、西、南护城河,最后注入惠济河,河水一路向东汇入淮河 。“一渠六河”由此连通开封的老城和新城,也连通了黄河、淮河两大流域 。
“引水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把死水变成了活水,生态效益非常可观 。”开封市委副书记秦保强介绍,除了肉眼可见的美景、局部小气候改善和防洪排涝功能,优质河水还可保障新增农业灌溉面积40万亩,沿途补充100多万亩地下水源 。
开封自古水系发达 。近年来,随着河道淤积、水质污染,水系连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从2011年起,开封提出治水思路,“一渠六河”就是水系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
最近,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则为开封的水生态工程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从衔接新老城区的景观带——汴西湖向北到黄河,再沿黄河大堤向东,形成了21千米长、多种植物景观点缀的生态廊道,内设自行车道及慢行系统,穿行其中顿感心旷神怡 。历史上多次淹没开封的黄河,多了一丝温柔可亲的气息 。
文化水:绿带作线 串起古城历史遗珍
顺着流水的轨迹游走开封城,在满眼绿色中不时邂逅历史文化遗迹:铁塔、城墙、大相国寺,宋词、豫剧、传统技艺……零星散落的文化元素被水系勾连成有机整体,“一城宋韵半城水”有了现实依据 。
“水系连通绝不是单纯的生态工程,更是古城保护的文化传承工程,要把黄河文化与宋文化充分融入,打造具有宋都特色的环古城水系文旅圈 。”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表示,开封拥有1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域,文化资源多、内容杂,如何挖掘和延续历史文脉,水系和绿带恰好成为串起历史遗珍的丝线 。
一河一主题,一廊一故事,一段一景观,以演艺、景观小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凸显该点位的文化内涵 。同时,“一渠六河”走向与古城墙基本一致,巧妙形成了双环抱城的姿态,重现水城历史记忆,踏足古城就有梦回千年之感 。
这种理念也贯穿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该廊道分为三大区域:宋文化展示区、悬河文化展示区和黄河文化传承区,规划有宋词大道、悬河城摞城展示馆等景观节点,建成后不仅是贯通城市东西的生态屏障,更是展示厚重黄河文化、揭示开封古今兴衰的历史文化长廊 。
民生水:还河于民 最得益的是老百姓
最近一个月,74岁的刘长岭每天都沿着西护城河转悠 。在开封生活了几十年,如今他一走出家门就能看见一泓清水 。
“原来这一段河道很窄,河水也黑,大老远闻见都熏得慌,河边儿搭满了趴趴屋 。你看看现在,水清、岸绿、花香,我在家根本待不住 。”刘长岭说 。
长期以来,曾充满灵秀之气的城区河道几乎沦为排污沟,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一些困难群众紧挨城墙搭房子居住,形成了大量棚户区 。护城河段工程共涉及2200多户居民,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征迁完毕 。
- 【】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感受“世界第一大党”的荣光
-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感受“世界第一大党”的荣光
- 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感受“世界第一大党”的荣光
- 经济日报|村里来了个“背包书记”
- 澎湃新闻|中科大“80后”博士韩旭出任湖北监利县委书记
- 知足常乐|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智能影像传感器项目投产
- 中国经济网|村里来了个“背包书记”——记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任敏
- 村里来了个“背包书记”——记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任敏
- 宿鸭湖|驻马店:消暑好去处,生态园里“浪一浪”
- 文汇网|在森林覆盖率91%的天然氧吧深呼吸,秦岭深处原生态山居生活,你可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