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忠:新时代优秀的心外科医生,不能只会“开刀”( 二 )


在临床技术方面 , 发明了多项主动脉手术关键技术及设备 , 使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 , 拯救了无数的患者的同时 , 让中国的主动脉治疗技术走向了世界舞台 。
1994年 , 在土耳其进修的孙立忠发现当地的医务人员在做主动脉手术时使用右腋动脉插管技术进行脑灌注来保护神经系统 , 在看到突出的效果后 , 他回国后立即将这一技术引入国内 , 并创造性地运用到体外循环兼选择性脑灌注 , 这一应用使得主动脉手术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大大降低 。
此外 , 孙立忠和团队针对主动脉手术术中出血这一痛点问题 , 研发出血泵法自体血液回收和快速回输技术 , 不但使得主动脉手术的库血用量减少了30%以上 , 脏器血供也得到了保护 。
类似这样的改进和创新还有很多 。 这些充满光环的成果 , 没有负重前行的坚持 , 是难以达到的 。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突破、再加上持之以恒的韧力 , 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心外科医生 。 孙立忠说道 。
孙立忠:新时代优秀的心外科医生,不能只会“开刀”
论当下
心外科医生要有迎接新技术的姿态
心外科的创立和发展历尽艰辛 , 有着几代人呕心沥血 。 过去动脉瘤患者难以救治 , 而今已经成为了临床的普通手术 。 不只是动脉瘤 , 像心脏冠脉搭桥术、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主动脉夹层手术等 , 已经成为常规手术 。
2017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披露 , 我国有着2.9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 心血管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升高 。 近年来 , 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 , 凭借着创伤小、效果好受到患者追捧 。 由于其对于临床具有极大的价值 , 当下介入医学已与外科和内科并称为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
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种类非常多 , 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 , 其优势主要在于血管性和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 。 介入治疗的技术可以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 。 例如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就是典型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
介入技术很好地解放了外科医生的双手 。 对于患者来说 , 无需被开腹开胸等形成大创伤 , 心理上也能更好地接受 , 愿意为介入技术买单 。 介入治疗的发展带动相关医疗器械需求上升 , 在不同细分领域其技术发展成熟度不同 。 就国内市场而言 , 冠脉和大动脉的心血管介入器械的成熟度最高 , 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也最高 。
介入治疗的大趋势下 , 很多过去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浴血奋战的历史正逐步翻页 。
当下的心外科医生会开刀 , 还不够 。 孙立忠指出 。 技术的革新 , 必然会给心外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而心外科医生必须自己推着自己前进 , 要既开得了刀也拿得了导管 , 充分迎接新技术 。 因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能够得到更小创伤的治疗 ,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改进 , 做到与时俱进 。
孙立忠:新时代优秀的心外科医生,不能只会“开刀”
许未来
心外科医生要有不满足现状的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 , 放在孙立忠身上就是爱琢磨 。 不管是难度大的还是难度小的 , 他时刻都在琢磨如何才能将手术做的更好 , 让患者少受疾病之苦 。
广泛的主动脉病变 , 特别是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病变仍然是心血管外科面临的巨大挑战 。 尽管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等技术 , 主动脉弓部替换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 然而一期置换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远端降主动脉不仅死亡率高 , 而且面临诸多的手术并发症 。
1983年Borst首次提出先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置换 , 并在降主动脉内置入一段游离的人工血管 , 在二期胸降主动脉手术时即可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操作完成且不再需要深低温停循环 , 这一技术被称为象鼻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