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这个叫“阿嬷”的图书馆开到了社区里


书屋|这个叫“阿嬷”的图书馆开到了社区里
本文图片
坐落在汕头老市区的莱利园本是闹市中取静的一隅 , 尽管百米外的中山公园游客络绎不绝 , 这里却鲜少有“生人”兜转 。 但最近 , 莱利园北区3栋楼下的保安大叔频频接受询问 , “请问3栋怎么走?”保安大叔很快知道了 , 大家都是来2楼“阿嬷书屋”学习的(“阿嬷”在潮汕话中意为“奶奶”) 。 对着来客 , 大叔指指身后的楼梯 , “从这儿上去就是了” 。
9月1日开业的“阿嬷书屋”是老市区第一家小型自习型图书馆 。 暖黄色的灯光、整洁安静的环境为社区的居民和周围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空间 。 开业第26天 , 阿嬷书屋页面访问次数超过2万次 , 书屋接待参观者超过一千人 , 有超过3300人次预约体验自习室 。
受疫情影响 , 私营实体书店因经营难以为继而选择关门的比比皆是 。 “阿嬷书屋”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特殊的庚子年开张?书屋的创始人是何许人也?书屋为何叫“阿嬷”?带着满满的好奇 , 采访人员走进书屋 , 了解它从无到有的过程 。
做梦:梦里书屋是向往的模样
真料想不到 , 阿嬷书屋来源于一场梦 。
2020年6月17日 , 邢东榕做了一个梦 , 梦里有一家书屋 , 窗明几净 , 大家在自习和看书 。 醒来后 , 邢东榕和一起在欧洲留学的朋友郭滢讲起梦境 , 她们一拍即合 , 开书屋的计划就这样开始了 。
书屋|这个叫“阿嬷”的图书馆开到了社区里
本文图片
90后潮汕妹子邢东榕本科就读华南理工大学 , 2017年离开汕头到德国深造 , 留德第三年的她正忙于法学博士阶段的学习 。 11个国家的学习、旅游和实习经历让邢东榕意识到 , 城市的灵魂在于它所展现的人文力量 , 没有书店、图书馆的城市就像丢了魂 。 近些年汕头的人文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 但老城区依然缺乏优质的阅读和学习空间 , 她希望把这个书屋落在自己成长的金平区 。
邢东榕深知 , 对于很多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孩子来说 , 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可以安安静静学习的书桌 , 是个奢侈的愿望 。 “我从小家里开小店 , 从小学到初中 , 我其实都没有合适学习的地方 , 写作业就是在路边搭一个小四方桌子 , 汽车、摩托车声没有停过 , 路人来来往往 , 非常嘈杂 。 吃晚饭的时候我要把桌子让出来 , 吃完饭再擦干净继续用来学习 。 ”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学习?邢东榕知道爸妈养家不易 , 去图书馆路远费时又费钱(当时图书馆自习室是收费的 , 现已免费) , 她渐渐习惯了在街边学习 。
梦中的书屋是邢东榕童年时向往的学习环境 , 梦醒后 , 她决定要把这个书屋开起来 。 艰苦的环境锻炼了邢东榕的专注力 , 现在她甚至可以坐在电视旁边学习 。 体会过那种不便 , 她不希望下一代学子们再和她一样 , 邢东榕说:“阿嬷书屋是2020年我给汕头的一个礼物 , 也是我对自己学生时期的一个答复吧 。 ”
【书屋|这个叫“阿嬷”的图书馆开到了社区里】
成团:天南地北组建阿嬷的“孙女团”
不到半个月 , 邢东榕和朋友郭滢组建起一支团队 , 大家因为认同书屋的理念而走到了一起 , 有些队友甚至素未谋面 。 团队戏称自己为阿嬷书屋的“孙女团” 。
成团后 , 团队进行一系列准备 , 从布局设计、风格选择、功能分区到书屋内具体的活动方案 , “孙女团”里除了在本地的店长刘岱婉 , 其他孙女天南海北各处一方 , 时差并没有成为团队沟通的障碍 , 大家思维相互碰撞 , 各司其职 , 劲往一处使 , 在比利时的郭滢负责门前墙画和室内插画设计 , 曾在美国工作的林绮琦负责书籍挑选 , 在德国的陈丽佳和林灵分别负责营销策划和海报设计 , 詹詹负责文案 , 在澳门的邓雪梅负责反馈意见……书屋逐渐从梦境走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