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饿了么发起全民改名总动员,开启与年轻人线上线下互撩模式( 二 )


传统消费的链条是 , 消费者有了需求后 , 需要自己去寻找消费场景 , 然后寻找对应的产品满足需求 。 但有了饿了么 , 你人可以不动了 , 饿了么外卖员帮你找到货后 , 迅速送到你所在的任何场景 , 即时满足 。 显然 , 这就是货在找人了 , 消费场景无处不在 , 这就完成了人货场的重构 , 这也正是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精髓 。
而饿了么的蓝骑士们正是人货场重构的那个关键促成因素 , 毕竟是蓝骑士们的跑腿让你和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空间距离消失 。 饿了么改名的那1万个名字 , 无非就是在传递饿了么早就不只是只送餐的角色 , 而是可送的货品种类更加丰富齐全 , 几乎是要啥有啥 , 另一个就是配送快 , 可以说是最大限度降低你获得商品的时间 , 及时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 让你可以更从容地生活和工作 。
可以说 , 饿了么这种从送餐到送万物的角色转变 , 正是同城零售或者说本地生活服务的升级 , 它可以比传统电商更加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 等待的时间更短 , 消费念头一产生 , 就立刻满足 , 消费者的决策和购买行为之间的链条变得无限的短 。
再深一步说 , 其实 , 这些年 , 像饿了么这样的外卖服务 , 早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点餐工具 , 它已经默默地融入无数人的生活里 。 一份外卖 , 是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的必须品 , 也是人与人关系的连接和维系 , 是整座城市商品运转的毛细血管 , 更是无数人独立打拼和乐观生活的后盾和见证 。
03
1万个名字 ,
就是饿了么年轻化的注脚
那么 , 本次饿了么在线下线上联动发起的#饿了么改了一万个名字#的热门话题 , 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饿了么”这个品牌 , 读起名字你都能感受到它是个很有年轻活力的具备网感的名字 , 它的用户群体主要也是相对年轻的群体 。
美国学者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层效应》一书中这样写道:“面对群体的强势崛起 , 只有理解消费主力的商业逻辑 , 懂得如何靠拢这一代年轻人 , 未来的商业才能成功 。 ”
可见 , 年轻人对一个品牌来说 , 至关重要 , 毕竟对于互联网世界来说 ,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 年轻人才具备最旺盛的消费潜力 , 而且他们的消费生命周期更长 , 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 也是要千方百计维系的群体 。
那么 , 品牌要与年轻人搞好关系 , 势必要了解和理解年轻人的生活 , 懂得他们的喜好 , 懂得他们的语言符号和沟通方式 , 找到彼此可以共鸣的点 。
懒宅、审美颜值控、佛系、个性化、乐观、娱乐、追求平等自由等等 , 都是这届年轻人的标签 , 所以饿了么非常聪明地没有采取传统的只说自己有多好的宣教式的广告传播方式 , 而是学会了姿态平等地像个朋友一样去与年轻人用年轻人喜欢的对话语言交流 , 对话中又融合了对年轻人生活工作心理的洞悉 , 一问一答中 , 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 产生好感 , 就容易认同和接受你说的 ,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
试想 , 看了#饿了么改了一万个名字#这系列广告的年轻人 , 如果真的在现实生活中 , 遇到诸如卷纸用完了的情景时 , 很容易就想到饿了么的广告 , 然后真的就在饿了么下单补货了 。
饿了么实际上是用了一种最为直接和简单的罗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 将饿了么不只是送餐 , 而是可以送万物的复杂业务 , 直接明了而巧妙地传递出去了 。 这比你浓缩成一句话说“饿了么从此要送万物”的效果要好无数倍 , 因为具体的生活工作场景 , 才能形成更印象深刻的记忆 。
但如果只是直白地罗列生活场景的问题 , 一样没有这样的效果 。 幽默和娱乐精神才是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熟悉的“内味” , 只有具备娱乐精神的品牌才会更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 因此 , 沟通文案里必须有年轻人的语言和梗 , 比如“落地成盒”、“啵啵奶茶”和“上班划水”等等词汇要是给60后、70后看 , 或许都不知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