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这个中国人的故事将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为什么是他?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7日电(采访人员 宋宇晟)近日 , 好莱坞独立电影公司AGC宣布 , 将投拍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的传记电影 。 影片改编于郎朗自传《我用钢琴改变世界》(又名:《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
这个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 。 很多人好奇 , 为什么好莱坞会选择拍郎朗的故事 , 也有人说这大概会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故事 , 还有人猜也许会成为《弹琴吧!爸爸》……
那么 , 从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孩子到如今的世界著名钢琴家 , 郎朗都经历了什么?
音乐家庭
“自打我记事以来 , 我的脑海里就有音乐 , 像电影配乐一样 , 为我生活中最难忘的时刻伴奏 。 ”
郎朗出生于一个有着音乐梦想家庭 。
上世纪70年代 ,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在工厂工作 。 但他喜欢拉二胡 , 也梦想成为专业音乐家 , 但现实是他只能在杂技团乐队里演奏 , 这还只是一份兼职工作 。
这样的情况随着郎国任考入沈阳空军文工团而有所好转 。 但这个家庭对于音乐的梦想并未就此停止 。
1982年 , 郎朗出生了 。 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 , 这个家庭的音乐梦想似乎已经开始在这个孩子身上延续 。
多年以后 , 郎朗在自传中说 , “我父母这两个搞音乐的人没有实现他们的抱负和理想 , 作为他们的孩子 , 我一出生就担负着巨大的期待 。 他们的期待既引导了我 , 也把我推向了巨大的成功 。 ”
郎朗和音乐的故事就此开始 。
还不到2岁的时候 , 家里给他买了一架立式钢琴 。 那一年 , 钢琴还是郎朗的“新玩具” 。
而他真正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 , 则是源于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演奏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 。
动画片中 , 汤姆是一只猫 , 但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 它穿着一身礼服出场 , 对观众鞠躬 , 然后开始弹琴 。
当时只有2岁多的郎朗 , 将弹钢琴和动画片中汤姆、杰瑞之间的恶作剧划上了等号 。 对于他来说 , 弹钢琴意味着乐趣 。 他想要越弹越快 。
当然 , 兴趣往往只是启蒙 。 对于郎朗而言 , 真正的练琴还未开始 。
“第一名”
四岁的时候 , 父母给他找了第一位钢琴老师 。
而在正式练琴开始前 , 郎朗先要通过这位老师测试 。 于是 , 压力就来了 。
“现在你练琴得加倍地努力 。 给这个老师弹的时候 , 你必须一个错都不能犯 。 一个都不行 。 现在就给我开始练 。 ”父亲告诉他 。
前所未有的紧张感甚至让郎朗将这位老师想象成“一个高大的巫婆的形象” 。 “她站在我边上俯视着我 , 我弹错了一个音 , 她就用戒尺敲我的指节 。 我很害怕 。 ”
好在这位老师并不如想象中那样严厉 , 她甚至还劝郎朗的父亲:”如果我们对他过于严厉 , 毫无节制地把他往极限推 , 我们有可能会危害、甚至摧残他的那份精神 。 ”
但郎朗似乎挺喜欢这种有压力的感觉 。
如果你是一个有明显天分的小孩 , 那“第一名”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你的符咒 。 “一定要赢的决心当时是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 现在还在我的血液里 。 在夜晚 , 它塑造了我的梦想;在白天 , 它推动了我的修炼 。 ”
5岁那年 , 郎朗参加了他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 , 拿下了第一名 。 他在回忆中说 , “我喜欢在舞台上表演 , 温暖的灯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觉 。 我喜欢听众的掌声 。 ”
从那时起 , 郎朗决定 , 要成为一名钢琴家 。 他开始为这个目标努力——不断地练琴 。
7岁时 , 郎朗从沈阳到太原去参加人生中的第二次竞赛 。
可原本期待一举夺冠的郎朗却在这次比赛中失利 , 只获得了安慰奖 。 不过 , 也正是从那时起 , 他下定决心 , 绝不在比赛中再次失败 。 “如果这意味着需要加倍努力 , 通宵练琴 , 那也在所不惜 。 ”
没有后退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