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随着可用性的提高 , 智能手表已经从装饰大于使用的时代慢慢开始转变 , 一块好的智能手表 , 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主动唤醒 , 提高即时效率 。 并在独立实现功能的基础上 , 与其他终端实现数据互联 , 也就是所谓的“生态” 。
打造自己的生态的好处在于 , 设备之间联动可以产生1+1>2的效率 , 在吸引新用户加入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老用户的粘性 。 为此 , 许多厂商早已开始了布局 , 让智能手机与无线耳机、智能手表三件套形成闭环 。
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本文插图
vivo也正打算这么做 , 在近日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表——vivo WATCH 。 “第一款”更多的意义在于 , 其会给接下来的后续产品定下基调 , 包括设计与布局 。 经典圆盘设计 , 精钢表体显档次
作为一块智能手表 , 无论是方形还是圆形 , 总会有自己的用户群体 。 暂且不谈哪种形式更好看 ,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 , 只要UI适配不出岔子 , 两者并无明显差距 。
vivo WATCH有42mm和46mm两个版本 , 都是圆形表盘 , 屏幕嵌在表圈之下 , 降低直接与物体触碰的可能 。 值得一提的是 , 两款型号的表壳同为316L 不锈钢材质 , 喷砂后实现老材质新体验 , 触感相当细腻 。
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本文插图
除此以外 , 表盘的设计也是两条不同的设计路线 。 化繁为简的设计让42mm的版本更贴合智能手表的概念 , 从表圈到底壳 , 几乎没有装饰性元素 , 唯一能察觉到的地方 , 就是右上方表冠的拉丝处理 。 虽然两个版本的表冠形式不一样 , 但实际按压的回馈是保持一致的 。
这个版本将装饰任务更多的交给了表带 , 精度很高的缝针和活力的配色与手表本身产生了繁简和色彩的冲击 , 即便承担日常佩戴的装饰品这个任务 , 也是没有问题的 。
而46mm版本则重新将装饰任务回归到手表本身 , 对设计进行解构的陶瓷表圈上蚀刻了一道道金属拉丝纹理 , 向传统致敬的韵味十足 。 以5为跨度的数字也与秒针对应 , 装饰性和实用性兼具 。
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本文插图
虽然官方没有进行特意说明 , 但46mm版本的设计明显更偏向运动场景 , 表壳更加平整 , 按键也接近运动手表的样式 , 大表盘也更利于运动时快速获取信息 。 5ATM 级别的防水性能配合上抗污的氟橡胶材质表带 , 即使去游泳 , 也可纵身一跃 , 甚至在水下 , 也能对表盘进行操作 。
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本文插图
【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除了这些固定的外观设计 , 可更换表盘的逻辑为vivo WATCH带来了更多的可玩性 。 手机端“运动健康APP”里的表盘商城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样式 , 即点即换 。
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本文插图
长按表盘 , 也可快速切换 。
智能穿戴外貌协会一眼就沉迷的智能手表,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本文插图
同时最多存储20个表盘突出的健康功能 , 全方位状态监控
功能方面 , vivo WATCH的方向是健康与运动 。 不仅能帮你记录 , 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建议 。 并且这些数据 , 会同步到账号云端 , 不会因为设备的更换而丢失 。
vivo还迎合大环境推出了连续血氧饱和度检测功能 , 一点一滑即能找到 , 学习成本极低 。 作为日常参考 , 实时变化的数据也要更为直观 。 假设出现异常 , 表盘会及时提醒 , 不过这个情况我现在还没触发过 , 希望没人能用到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