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云南怒江10万人搬出“千脚楼”,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二 )


去年12月 , 总部位于广东的兰会鞋业在兰坪县设立扶贫车间 , 带来了大约300个工作岗位 。 今年6月 , 搬迁居民杨秋菊就去这个家门口的车间上班了 。 因为学得快 , 没过多久她就在鞋厂当上了班组长 , 每月收入能有2400元 。 在车间上班的间隙 ,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 , 自己又有一份工作 , 每个月又能按时拿到薪水 , 真的非常感恩 。 ”
听到搬迁居民的反馈 , 兰坪县永昌社区的90后居委会主任羊云昭盟觉得 , 付出再多汗水也值了 。 2018年 , 这个学法律的大学生从省城昆明辞职回家 , 加入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安置工作 。 怎么引导和帮助搬迁群众就业 , 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中国青年报|云南怒江10万人搬出“千脚楼”,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最让他头疼的是 , 有个别搬迁的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 在他负责的社区 , 有一个26岁的小伙子 , 文化水平不高 , 人虽然搬出了大山 , 思想却没有 , 经常喝酒把自己灌醉 , 还时不时地问羊云昭盟:“现在我搬下来了 , 你们啥时候给我找个媳妇?”羊云昭盟总会被他弄得哭笑不得 , 只好用激将法劝说这个同龄人:“你不出去咋找得到媳妇嘛 。 ”
在不断的劝说下 , 今年5月 , 这个小伙子终于跟着老乡去了广东珠海打工 。 才去了一个月不到 , 他就给羊云昭盟回了电话:在这里每个月工资有5500元 , 还包吃包住 , 我不回来了;上班的那几天也不敢喝酒了 , 不然会被厂里开除 。
搬出大山 , 贫困群众也在用双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 。 在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村指挥田集中安置点 , 搬迁居民陈小芳正在社区里的扶贫车间里操作刺绣机 。 这里生产的民族刺绣、背包被销往昆明、重庆等地 , 能给他们带来每月2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
收入和支出是操持家务的陈小芳最担心的问题 。 现在 , 不光陈小芳自己可以就近上班 , 她的丈夫每月也能拿到800元的生态护林员工资 , 闲时还能打零工贴补家用 。 而在安置社区周围建起的“微菜园” , 也解决了“吃菜难”的担心 。
如今 , 陈小芳下楼就能上班 , 上楼就能照顾家里 , 送孩子上学 , 坐三轮车5分钟就能到学校 。 她说 , 以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曾经打工的昆明 , 现在搬出了大山 , 希望以后能去更多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