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困窘的大清为何敢于承诺赔款,一出手就是上亿白银,慈禧表示简单


“量中华之物力 ,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老太后的这一“名言”使得中华大地陷入了难以挣脱的泥泞 , 屡战屡败的清廷更是使得我们陷入了百余年的窘困 。
清朝|困窘的大清为何敢于承诺赔款,一出手就是上亿白银,慈禧表示简单
本文插图
在清王朝的末期 , 低迷笼罩着这个王朝 , 内忧外患导致的无休止的争斗使得“雄狮”疲于奔命 , 士兵素质低下、官吏无能胡为、百姓愚昧 , 而失败自然要承担难以承受的“痛” , 赔款无疑是此中的一大问题 。
清末最后一位统治者应当说是慈禧老太后 , 期间的权势可谓掌握在手 , 而诺大的百姓群体则成了剥削的对象 , 死活安定根本无关紧要 。 清廷与列强的争斗多是败北 , 赔款便成了一大负担 , 而这实际却落到了百姓头上 , 使得原本就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
就20世纪初的庚子赔款来说 , 作为《辛丑条约》的十二项之一 , 其中就规定了骇人听闻的45000万海关两赔款 。
清朝|困窘的大清为何敢于承诺赔款,一出手就是上亿白银,慈禧表示简单
本文插图
清廷自然不敢赖账 , 但列强明显还希冀讹诈一笔 , 因此又指定了海关、常关、盐政这三项作为赔款的担保财源 , 可谓是把握住了清廷的命脉 , 也就难怪认为清廷是列强的看门人 。
清朝|困窘的大清为何敢于承诺赔款,一出手就是上亿白银,慈禧表示简单
本文插图
辛丑条约签订以前 , 清廷每年的收入也不过八九千万两 , 而支付却达到了一亿出头 , 显然这是亏欠了的 , 此后的庚子赔款则使得每年又添了两千余万两 , 这笔钱银最终落在谁家头上也就不言而喻了 。
(慈禧老太后以及满朝文武可没有贡献自家的可敬想法)
事实上 , 无论这么搜刮 , 清廷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庞大的数目来 , 清廷自身了然 , 列强也了然 , 唯一不大清楚的百姓却成了剥削的对象 。 这45000万海关两被“慷慨”地分为了39年(1902-1940)还清 , 只不过需要4厘的利息 , 也就是说实际高达982238150海关两 。
清朝|困窘的大清为何敢于承诺赔款,一出手就是上亿白银,慈禧表示简单
本文插图
但 , 金涨银落 , 而列强显然狼子野心 , 不可能落下半点亏损 , 因此又强迫了清廷以金价折算 , 就这样每年再次讹去了数百万两 。 事实上 , 列强的花花肠子还多着呢 , 如教案赔款便又是一项 , 而清廷则统统准诺了 。
慈禧老太后 , 在朝堂上总会扮演无奈 , 仿佛议案是大臣们提出来而自己只能无奈承诺 , 然而事实上这不过是一道程序罢了 , 所被允许的也不过是顺着“老佛爷”的旨意 , 最终难处便落到了底层 , 小农家庭成了率先破产的一大群体 。
清朝|困窘的大清为何敢于承诺赔款,一出手就是上亿白银,慈禧表示简单
本文插图
彼时 , 为了筹齐清廷摊派在各省的赔款 , 官吏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 裁减军费、俸禄 , 开办房捐、粮捐和盐斤加价、茶糖烟酒加厘等 , 这是一笔高达1880万的负担 , 年年如是 。
田赋一直以来就是大款 , 同时也是关乎百姓的“大方向” , 而征收的也一般是银两 , 这无疑又是一笔负担 。 要知道 , 银两并非影视剧中经常使用的 , 在平头百姓生活用度上更多是铜钱 , 交收田赋时铜钱转银两便有了折价这一手续 , 而折价却由官家任意定夺 , 可想而知此间的苦 。
清朝|困窘的大清为何敢于承诺赔款,一出手就是上亿白银,慈禧表示简单
本文插图
而在彼时银价不断下跌的趋势下 , 清廷为了维护自身 , 实现所谓的“有增赋之实 , 而无加赋之名” , 恢复了此前铜钱折银的高价 , 少则补多亦不退 , 如此说来样样都偏向了清廷而苦了百姓 。 至于说 , 巧立名目自然是通常路数 , 其间的复杂难以言尽 , 但总归汇成了一个“吃人” , 山穷水尽无过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