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40元一斤的葡萄不愁卖,安徽萧县这里的葡萄为啥这般火?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解强民 安徽萧县报道

  在萧县白土镇张村 , 有一块40多亩的土地 , 因为地势低洼 , 易被水淹 , 一直无人愿意承包 。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 , 这块地建起了葡萄大棚 , 运用科技管理手段 , 实现了智慧种田 , 种出了甜如蜜的阳光葡萄 , 更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

  “你看这亩葡萄园 , 每枝只挂一串 , 一串葡萄数量在50到60粒之间 , 重量一斤半左右 。 ”掀开葡萄温室大棚的门 , 驻张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勇带采访人员钻进大棚 。


【新华网】40元一斤的葡萄不愁卖,安徽萧县这里的葡萄为啥这般火?

----【新华网】40元一斤的葡萄不愁卖 , 安徽萧县这里的葡萄为啥这般火?//----

张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勇向采访人员介绍葡萄种植情况

  和常见的葡萄大棚不一样 , 这个大棚地面上铺着一层薄膜 , 空中则是纵横交错的管道 。 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门口的一个电子感应装置 。 枝头也不是挂满了葡萄 , 仔细看去 , 一枝只挂了一串 。


【新华网】40元一斤的葡萄不愁卖,安徽萧县这里的葡萄为啥这般火?

----【新华网】40元一斤的葡萄不愁卖 , 安徽萧县这里的葡萄为啥这般火?//----

葡萄园中硕果累累

  李勇告诉采访人员 , 萧县原本就有种植葡萄的传统 , 但管理比较粗放 , 效益一直不高 。 他2017年驻张村扶贫后 , 联系了农科院的专家 , 希望运用科技手段 , 提高种植效益 。

  张村有一块低洼地 , 经常被水淹 , 当地村民没人愿意承包这块土地 , 李勇就选择了这块地 , 做了排水设施 , 在2017年12月建起了45亩试验田 , 搭建了6种不同样式的大棚 。

  “我们采用了‘大树稀植‘的方案 , 每亩地只种6棵葡萄树 , 用人工方式控制生长 , 目的就是提高果实的口感 , 提高其经济价值 。 ”李勇介绍说 , 传统一亩葡萄可以收六七千斤 , 但他们控制产量 , 只收三千斤 。 大棚还采用了智慧农业的管理模式 , 用电子设备自动控制水肥管理 。 大棚温度高了 , 感应器就自动打开大棚散热 , 温度低就关上大棚 。 同时摆脱了传统的大水漫灌 , 采用滴灌方式 , 将水肥直接灌溉到葡萄树根部 , 既省水省肥 , 还省人工 。 据介绍 , 葡萄今年开始挂果 , 市场售价20元一斤 , 其中最贵的卖到了40元一斤 , 畅销江浙沪等地区 。


【新华网】40元一斤的葡萄不愁卖,安徽萧县这里的葡萄为啥这般火?

----【新华网】40元一斤的葡萄不愁卖 , 安徽萧县这里的葡萄为啥这般火?//----

当地的葡萄最贵卖到了40元一斤 , 畅销江浙沪等地区

  在大棚里 , 张村村民郑进正在修剪果枝 。 郑进腿脚不便 , 不能外出打工 , 父母又体弱多病 , 2014年建档成为贫困户 。 葡萄大棚建起来后 , 他在这里管理20多个大棚 。 “现在大棚都是自动管理 , 我只要负责剪枝等工作 , 劳动强度也不大 , 一个人完全能忙过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