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用数据说话的女研究员

:原题为_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用数据说话的女研究员。
李辉芬 ,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唯一的女研究员 。 在航天远洋测控一线奋斗了31年 , 一直钻研于航天测控任务数据处理、关键模型的研发工作 , 见证了海上测控技术“从0到N”的多次跨越 , 也经历了数据处理从“陆地”向“海上”、从“事后”一步步走向“任务前”奋战在航天远洋测控一线的转变 。 李辉芬在平凡岗位上 , 脚踏实地、不懈努力 , 最终 , 从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航天测控数据处理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 。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用数据说话的女研究员
文章图片
矢志远望写忠诚
李辉芬80年代就读于河海大学计算机专业 , 读大学时 , 一部名为《飞向太平洋》的电影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为此 , 大学毕业后求职于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 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 李辉芬身材瘦小 , 但说话却很有力量 , 这种力量 , 来自于她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 , 更来自于她认真负责的态度 。 “测控设备的每一组数据 , 就是设备的心电图 , 读懂它们就知道设备工作正常与否 。 ”提起自己的工作 , 她总是说:“就是和数据打交道 , 用数据说话 。 ”工作30余年来 , 她先后多次参加大型模型研发、软件研制和测量船校飞 , 随船出海参加40余次航天测控任务 。 在她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 不断创新技术应用 , 攻克一道道难关 , 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海上数据精度的难题 , 将海上定轨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用数据说话的女研究员
文章图片
静心科研出硕果
“和数据打交道是枯燥无味的 , 但搞科研就要静得下心来攻关 , 耐得住寂寞吃苦 。 ”近几年来 , 她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项目 ,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 拓展了研究领域 , 探索了新的研究方法 , 取得多项创新科研成果 , 并在海上航天测控中广泛应用 , 为航天测控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专业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 她所研究的多项关键技术属国内首创 , 研究成果获10项专利授权 , 参与撰写出版专著2部 , 编制标准4部 , 撰写论文60余篇 。 当年在单位“人才培养工程”考核中 , 她在几十名同行中第一个通过成才评审 。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用数据说话的女研究员
文章图片
攻坚克难勇担当
上世纪末 ,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成熟及系统的普及应用 , 测量船精度鉴定工作转变为在动态条件下进行 。 这种变化 , 对当时运行于太极2234小型机上的数据处理系统来说是颠覆性的 , 原有的系统将无法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 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发出基于微机平台的新系统 。 面对新的评价体系、大修改造后的测量船 , 数据处理系统要在新的硬件平台、新的操作系统和新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 一切都是新的 ,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时任组长的她接受了挑战 , 带领团队连续加班加点、集智攻关 , 开始了系统的研制 。 1999年夏天 , 李辉芬带领团队出海 , 带着新研制的系统参加首次多船同时校飞 。 相较于以往 , 处理数据量超过百倍 , 数据处理人员减少了一半 , 但他们凭借着新研制的数据处理系统 , 将提交报告的时间从24小时缩短到5小时 , 创造了新的记录 。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用数据说话的女研究员
文章图片
传播友谊展形象
“要想为祖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做点贡献 , 参加测控任务是最好的平台 。 ”作为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 她始终坚信多想多做是提升能力、实现价值的最佳途径 。 她多次征战大洋 ,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 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 特别是在测控设备问题排查时 , 总能透过一些不起眼的细节 , 分析发现隐藏其后的隐患 。 她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不仅影响着年轻科技干部 , 也带动了团队成员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 。 2009年5月 , 她随远望号船访问香港 , 在香港科技馆与香港中学生和航天爱好者进行了航天科普知识的交流对话 , 作为唯一-位女性远望人 , 李辉芬被香港媒体称为“女科学家” 。 此次测量船访港 , 在香港兴起了新一轮的“航天热” , 对凝结民族共识、增进国家认同感起到了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