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钓鱼:秋季巧用腥味和酒味,鲤鱼留在窝子不舍得走,还怕钓不到?


鲤鱼|钓鱼:秋季巧用腥味和酒味,鲤鱼留在窝子不舍得走,还怕钓不到?
文章图片
鲤鱼|钓鱼:秋季巧用腥味和酒味,鲤鱼留在窝子不舍得走,还怕钓不到?
文章图片
鲤鱼|钓鱼:秋季巧用腥味和酒味,鲤鱼留在窝子不舍得走,还怕钓不到?
钓友的问题提及 , 深秋鱼口轻 , 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 许多老钓友反馈 , 秋季鲫鱼、鲤鱼的吃口力度并未有明显降低 , 甚至动作较干脆、彻底 。 那么为何钓友有鱼口变轻的印象? 又该如何开制饵料呢?本文以此为起点 , 一窥究竟 。
深秋的鱼口 , 吃饵干脆、彻底 , 少了犹豫深秋处于秋季末尾 , 与初冬接连 , 最大的特征是水温的显著下降 。 水温降低带来两个明显变化:一是麦穗、小白条等杂鱼闹钩现象减少 , 少了浮漂上下飞舞、乱窜的景象 , 浮漂略显平静 , 影响钓友对浮漂动作的感官 。 二是低温有过滤、筛选的作用 , 突出了一些耐低温、适应环境较强的大鲫鱼、大鲤鱼 , 为冷冬储备能量的需要 , 摄食迅猛 , 这也是为何老钓友不想错过深秋这个黄金时间段的关键原因 。 整体而言 , 深秋季节鱼的吃口力度 , 并未大幅度减弱 , 但因淘汰了杂鱼、小鱼 , 吃口数量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 。
那么如何选用饵料深秋季节因水温关系 , 鱼的食性相对简单 , 选饵、用饵少了初秋、中秋的复杂 。 深秋季节主要有两个开饵思路 , 是能够斩获大量渔获的关键 。
先说饵料味型 。 腥味按照成分的产生 , 分为动物蛋白、植物蛋白 。 前文提到鱼为储存过冬能量 , 需要大量摄食丰富脂肪 , 这时含有动物蛋白丰富的饵料、荤饵得到广泛使用 , 也也是为何深秋、冬季饵料多呈红色的原因 。 但深秋饵料味型并不是冬季浓腥 , 通常是腥味与其他味型搭配 , 当然单独腥味饵料也可使用 。 比如经典的大板鲫 , 深秋季节主攻大体型鲫鱼 , 除去腥味外 , 还散发着浓郁的谷物香味 。 再比如经典的蓝鲫 , 深秋多有腥香款 , 腥味占比略多 , 香味类似 。
再说酒味饵料 。 除去腥香味型饵料外 , 酒味饵料也在深秋季节得到广泛应用 。 酒味版螺鲤3号 , 便是深秋野钓鲤鱼的代表;另外深秋季节野钓鲫鱼 , 酒米是水草丰盛水域打窝应用最多的窝料 。 两者都与深秋的水体环境有关:水底埋没的植物碎屑、藻类微生物 , 已腐烂、发酵 , 释放的乙醇已弥漫在周围水体 , 鱼在觅食过程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吞食 。 所以再次使用酒味饵料、窝料 , 很容易被鱼群接受 , 而不躁动 。
写在后面:如何开制饵料应用在深秋季节的饵料并不少 , 但单开饵料很难应对复杂的水情、鱼情 , 钓友实践中也发现几款饵料搭配 , 效果更佳 , 所以才出现饵料配方问题 , 分享个经典饵料配方 。
40%小鸡饲料+30%螺鲤3号+20%超诱+酒米:单从味型及配置不难看出 , 这是一款用在深秋季节主攻鲤鱼的配方 。 小鸡饲料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 还有少许的腥味 , 高雾化 , 但营养丰富 , 作基础饵料使用;螺鲤味型浓郁 , 扮演主攻饵角色 。 酒米则增加饵料比重 , 同时散落的酒米起到留鱼的效果 。 超诱则是调整整个饵料的状态 。 最终成型的饵料 , 粘度适中 , 作搓饵效果极佳 。 饵料入水后 , 外层饵料率先散落 , 直至雾化 , 接着逐层脱落 , 但钩尖始终有饵芯 , 吸引鲤鱼的吞食 。 散落的饵料部分与饵芯没有任何连接 , 并且沉落水底的酒米 , 也能吸引大鲫鱼的聚集 , 所以这款饵料除去鲤鱼外 , 还能兼顾大鲫鱼 。
另外部分钓友嫌弃几样饵料搭配开饵麻烦 , 但又不想打窝 , 笔者建议可尝试蓝鲫或其他饵料中适当加入酒米 。 需要注意的是 , 酒米用量不宜过多 , 控制在10%的用量以内;味型不宜过于浓烈 , 最好用低度曲酒专门泡制 , 否则遮掩饵料的味型 , 喧宾夺主 , 效果反而可能被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