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科研铁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记事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题: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科研铁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记事
王逸涛、王迪、王静怡
“向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 。 ”2020年1月26日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担任组长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向武汉“逆行”出征 。
他们日夜奋战 , 创新构建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和多重病原检测三位一体的检测平台;他们无畏生死 , 奔赴一线开展新冠肺炎流行规律调查研究 , 为科学防控提供重要支撑;他们攻坚克难 , 争分夺秒研发疫苗 , 为民而战 。
使命在肩 , 为民而战
“必须尽快拿出最充分的应对方案 。 ”面对迫切需要提升核酸日检测量的现状 , 刚抵达武汉的军事医学专家组连夜召开党员大会 , 定下“全链条设计、一体化攻关、短长期兼顾”的指导思想 , 明确将疫苗研究作为主攻方向 。 检测溯源、专家指导、样本采集、成果验证、气溶胶检测等工作同步开展 。
“看起来冷冰冰的样本管背后 , 都代表着鲜活的生命 。 早出一份诊断结果 , 就早一分精准排查 。 ”曾4次到非洲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进行疫情防控的研究员姜涛带领团队连续“运转” 。
专家组依托自己搭建的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 , 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和全自动提取核酸方法 , 实现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 。
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 他们把科研力转化为战斗力 , 始终冲锋在第一线 。
文章图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在负压帐篷实验室隔着缓冲门进行交流(3月23日摄) 。 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专家组围绕确保生物安全、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3个环节 , 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检测方案 。 副研究员张晓鹏带领战友们迅速开展科研攻关 , 搭建了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 , 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窗口期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
——专家组在医院感染科病区设置了实验室 , 加快推进科研进度 。 负责科研管理和任务统筹的副研究员张珂说:“检测与临床保持零距离 , 可以实时评估治疗效果 。 ”
【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科研铁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记事】——一线病理研究缺乏有效保障 , 祁建城率队主动请缨 , 短短5天就改造出负压病理方舱 。 工程师张宗兴长期坚守在火神山医院保障病理工作 。
文章图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在负压移动实验室进行实验(2月24日摄) 。 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科研尖兵 , 向险前行
2月初 , 新冠肺炎病毒能否通过气溶胶传播 , 成为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
为了尽快回应社会关切 , 研究员曹诚带队进入金银潭医院进行全方位气溶胶采样 。
从机关工作区到物资仓储区 , 从门诊区到检验科 , 甚至是收治危重病人的ICU病房 , 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
文章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前)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ICU里紧张工作 (2月13日摄) 。 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在医院ICU病房 , 一名危重病人正在接受气管插管手术 , 专家们超近距离现场实时采集空气样本 , 获取了第一手气溶胶检测数据 , 为确定临床救治人员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提供了依据 。
为使调研数据更具有普遍性 , 专家组扩大调研范围 , 又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院开展采样调研 , 每次时间达6小时以上 。
- 楠美女播财经|会师井冈山|惠达卫浴吹响百日会战冲锋号
- 新华社客户端|携手抗疫 跨国公司看好上海发展前景
- 何有强|何姿去度假穿得真时髦,冲锋衣配背带裤时尚减龄,少女感让人羡慕
- 巴萨|巴萨要起诉一线队全体球员?真的是活久见啊
- 中国新闻网|加拿大华人妇女联合会表彰抗疫杰出女性
- 一朵小女子七七|佛系也是原罪?,一线教师不争荣誉不抢职称惨遭下岗
- 人民网|“共同努力才能赢得抗疫最终胜利”(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 央视网|【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扶贫在路上 致敬一线工作者
- 中国新闻网|加拿大三地华星艺术团举办中加建交50周年暨同心抗疫线上晚会
- 新华社|美媒:无视亚太抗疫经验,西方“渐渐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