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揭开“有偿删差评”的利益链条

:原题为_人民日报|揭开“有偿删差评”的利益链条。
揭开“有偿删差评”的利益链条
本报采访人员 朱 虹
近日 , 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破获一起以网络“水军”形式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违法犯罪案件 。 据了解 , 该犯罪团伙通过有偿删除网络差评获利近300万元 , 涉及10余省份 。 目前 , 已有3人被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 这也是近年来全国破获此类案件中抓获人员最多、生态链条最完整、固定证据最全的典型案例之一 。
在“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 , 河北分局注意到 , 大学生张峰(化名)在网上以有偿删除差评的名义招揽生意 。 “我们初步侦查发现 , 张峰在各大门户网站、社交平台依靠删帖获利逾百万元 。 ”河北分局网安支队民警靳辉说 , 详细梳理了张峰案件相关涉案人 , 发现某公关顾问公司多年来以正常经营为掩护 , 雇佣人员专门网上删帖 , 非法获取巨额利润 。 公司开办地在北京 , 违法活动在网上 , 成员遍布全国各地 , 相互之间联系复杂 。
“为推进侦查进度 , 我们成立了由网安、打侦、法制以及属地派出所为成员单位的专案组 。 ”河北分局局长刘彤斌说 , 专案组相继发现该公司人员为一些国内知名电器企业 , 以雇佣网络“水军”、联系网站内部人员等方式违规删除涉及30余个网站的600余条负面帖文 , 非法获利50余万元 , 协助其删帖的人员涉及湖北、河南、浙江等省份 。
采访人员尝试在网上搜索 , 发现许多所谓的“删差评公司” , 及对方留下的QQ号码等联系方式 。 采访人员任意咨询了其中一名客服 , 对方称根据不同平台 , 收费几十到数千元不等 。 当采访人员询问删差评的方式和渠道时 , 多家“删差评公司”均表示不方便说 , 但可以保证绝对安全 。 “伪造申诉信、律师函等虚假材料 , 以与事实不符涉嫌侵权为由要求网站删帖是最常用的手段 , 一般网站为了避免麻烦都会删帖” 。 刘彤斌说 , 如果这种方法不管用 , 他们也会通过相关网站内部人员进入操作系统直接删帖 , 有时还会雇佣网络水军发布虚假吹捧压制差评 。
一般操作删帖者仅仅处于整个利益链条最末端 。 以北京某公关顾问公司为例 , 他们向有关企业收取公关费 , 用来删除网络差评 , 获得非法利益后则层层扒皮 , 本案中张峰仅拿到了1/4 。 河北分局新开河派出所副所长张春虎介绍 , 这类案件中嫌疑人之间主要依靠网络虚拟身份联系 。 专案组以网上调查结合网下银行账目等信息综合研判 , 逐步确定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及所在地 , 固定了较为完整、能够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条 , 最终案件取得突破 。
采访人员发现 , 有偿删除差评2008年左右即出现 。 而各大网站内部对删除差评都有详细的规定 , 如评论本身包含侮辱性词语、权利人满足网络服务提供者公示的通知方式和法定必要内容等 。 对此 , 天津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于阳指出 , 除了职业删除差评 , 恶意差评现象也屡禁不止 。 不仅破坏了正常网络环境 , 也凸显了网络信用问题 。 对于网络评价的规范 , 我国法律一直在探索 。 应当设置合理的标准 , 既能保护信用评价制度 , 又能剔除恶意差评等不良内容 。
【人民日报|揭开“有偿删差评”的利益链条】于阳认为 , 对于各类网站而言 , 客观、真实的用户评价 , 是非常重要的经营指标 , 也是消费者甄别和选择的重要依据 。 电子商务法规定 ,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其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评价 。 “此外 , 根据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 利用网络平台资源 , 为他人有偿删除新闻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等帖文违法行为 , 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 而通过职业便利删帖的内部工作人员 ,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 , 后果严重的 , 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 。 ”于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