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亏损80亿,一汽夏利是如何被“掏空”的?

90年代的国内汽车市场 , 夏利汽车品牌可谓家喻户晓 , 不论是私家车还是出租车 , 红色的夏利轿车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 以当年夏利轿车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认可度来看 , 曾经的桑塔纳、捷达和富康都是它的手下败将 。
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 , 如今有新能源企业高歌猛进 , 也有传统车企步步维艰 。 曾经风靡一时的众泰汽车以“缺乏清偿能力”被银行告上法院 , 力帆汽车也面临破产危机 。 9月16日晚 , 一家传统车企发出资产出售报告书 , 它就是天津一汽夏利汽车 。 也许很多人都料到夏利这一天的到来 。
|6年亏损80亿,一汽夏利是如何被“掏空”的?
文章图片
9月17日 , *ST夏利连发15条公告 , 其中在《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明确了一汽夏利重组方案:一汽股份持有一汽夏利的股份 , 将无偿划转给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 。
换言之 , 一汽夏利将投向轨道交通产业 , 正式告别整车产销业务 。
夏利的兴衰史
1983年 , 国内第一个微型车批量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天津 , 在政策扶持下 , 生产基地得以引进日本大发汽车技术 。 3年过后 , 第一辆夏利轿车在天津汽车制造厂下线 , 以当时微型车市场还处于空白的中国而言 , 售价十万元的夏利也成为不少人的身份象征 , 当时一辆大众桑塔纳也要卖二十万 , 更低门槛的夏利轿车也开始走进了老百姓的家 。
|6年亏损80亿,一汽夏利是如何被“掏空”的?
文章图片
到了九十年代末 , 夏利已经完全攻占了国内的出租车市场 , 路上几乎有九成的出租车都是夏利车型 , 车型皮实耐用、维修方便 , 夏利随即也成为了“国民轿车”的代名词 。
踏入21世纪的夏利汽车 , 已经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汽车企业 , 到了2004年 , 夏利第100万辆汽车下线;2005年 , 夏利成为国内首家销量破20万辆的车企;2011年 , 夏利(此时已变成一汽夏利)年销量达到巅峰的25.3万辆 , 营收额为99.54亿 , 创下品牌创立以来的年销量记录 。
然而 , 夏利汽车的辉煌史 , 也止于2011年 。 从2012年的产销数据来看 , 一汽夏利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8.13万辆 , 同比下降28.51% , 全年累计销量18.5万辆 , 同比下降26.88% , 2012年全年仅2月份实现了同比增长 。
|6年亏损80亿,一汽夏利是如何被“掏空”的?
文章图片
屋漏偏逢连夜雨 , 一汽夏利在2013年、2014年连年亏损 , 两年亏损额超过了20亿元 。 无奈之下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变卖股权实现了短期盈利 , 但到了2017年又打回到亏损原型 , 当年亏损超过16.4亿元;而到了2018年夏利全年产销量均为零 , 随即企业进入停滞阶段 。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13年-2018年 , 一汽夏利六年亏损接近80亿 。
2019年公布的财报显示 , 一汽夏利全年实现营收4.29亿元 , 车型产量只为4023辆 , 而品牌仅靠骏派系列车型卖出1186辆车 。 2020年上半年 , 一汽夏利营收为1.001亿元 , 同比下滑65.25% , 亏损依旧达到2.43亿元 。 虽说一汽夏利已将亏损额度不断收窄 , 但实际上在2015年-2018年 , 品牌相继出售旗下内燃机制造分公司、变速器分公司、产品开发中心以及汽车研究中心等子公司资产 , 一汽夏利已沦为一家“空壳”公司 。
曲线自救却挫败连连
作为一家在华生存超过30年的汽车企业 , 一汽夏利也未尝没有做出最后的挣扎 。
2018年 , 一汽夏利将全资子公司天津一汽华利汽车的100%股权 , 转让给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公司 , 也就是拜腾的母公司 , 为求把一汽华利的债务送出去 , 以达到清损目的 。 最终南京知行以1元价格成功接手一汽华利 , 并承担起8亿元的债务以及5462万元的员工薪酬 , 拜腾汽车也顺利拿到了乘用车生产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