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a·里韦拉|学历贬值愈演愈烈,我们还能走出“文凭社会”吗?( 四 )


当文凭日益沦为就业市场的硬通货 , 柯林斯认为 , 文凭废除主义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 例如禁止在雇佣过程中要求学历 。 文凭废除主义不是要废除学校 , 而是让学校回归其本质的知识生产功能 , 不再作为生产文凭的工具而存在 。 在他看来 , 当教育歧视已经成为维持特定人群阶级地位的工具 , 废除就业市场的学历要求才能为真正的教育平等开拓新的方向 。
劳伦·a·里韦拉|学历贬值愈演愈烈,我们还能走出“文凭社会”吗?
文章插图
在2019年出版《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中 , 教育学者朱永新认为 , 在未来 , 传统的学校将会消失 , 并被学习中心所取代 。 包括高考在内的考试与评价体系也会发生变化 。
这样的激进主义解决方案当然有其空想性质 , 尤其是在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体制下 , 根据教育来选拔还是一种比根据其他标准选拔更为合理的方法 。 但柯林斯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敲响了另一记警钟:在学术不端频发、教育资源倾斜的今天 , 我们需要正视教育系统内部的社会建构、阶级冲突和权力关系 。
同时 , 我们都应警惕与反思高学历的虚假“光环” 。 在近期的秋招市场 , 不少媒体报道了非全日制学历在就业市场中屡遭就业歧视的问题 。 “非全”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全日制研究生需要脱产学习 , 而非全可以利用工余时间完成学业 。
用人单位对“非全”的歧视进一步证实了《文凭社会》的观点——学历不是专业技能的证明 , 而是特定岗位的进入门槛 。 在这样一个结构性不平等的用人制度之下 , 年轻人走出大学校园之后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 往往并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你不够努力” , 而是因为文凭社会中的用人偏见 。 尤其是狼性竞争文化的影响下 , 这种结构性不平等又被简化为求职者个人能力的问题 。
最后 , 在个体层面 , 重定职业选择的标准也是走出文凭社会的路径之一 。 伴随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 个体的生活、娱乐等技能被赋予更多价值 , 不再需要和公司平台牢牢绑定 。 尤其是在学历贬值、产业更替的冲击之下 , “高学历”光环、“铁饭碗”效应、“一招鲜吃遍天”的工作技能必然遭遇困局 。 对于年轻人而言 , 打破单一的择业标准 , 注重个人技能的拓展开发可能是更切实际的解决方案 。
撰文|王青
编辑|走走;青青子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