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第二波疫情已到爆发的边缘,这一次欧洲准备好了吗?( 二 )


其中 ,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欧洲年轻人似乎难辞其咎 。 刚刚过去的暑假 , 欧洲大地上 , 公园、海滩、饭店和酒吧......到处是年轻人 。 这些年轻人的行为反映了一种在欧美广泛流行的观点:新冠病毒对年轻人的影响相对较小 。
新民晚报|第二波疫情已到爆发的边缘,这一次欧洲准备好了吗?
文章图片
8月22日 , 游客在罗马斗兽场参观 , 意大利当局表示约50%的确诊者是在暑假期间感染的 。
但世卫组织表示 , 欧洲大部分新增病例年龄区间在25至49岁之间 。 南佛罗里达健康大学的查尔斯·洛克伍德博士为年轻人患病数量激增而震惊 。 “年龄的变化是最显着的 , 患者的年龄正在逐渐变低 。 ”他说 ,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 在年轻人和青少年中 , 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离......”他虽然理解 , 年轻人有“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 但“问题是 , 虽然你可能不会死 , 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生病了 , 但你可能正在杀害其他人 。 ”
新民晚报|第二波疫情已到爆发的边缘,这一次欧洲准备好了吗?
文章图片
9月12日 , 社交聚集禁令的前几天 , 伦敦莱斯特广场人们在围观街头艺人的表演 。
欧洲年轻人 , 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无畏” , 原因何在?
一、蔑视科学的“反智主义” , 使一部分欧洲年轻人缺乏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基础 。
普通民众戴口罩到底有没有用——此前一度在西方社会引发热烈讨论 , 甚至上升为制度和文化层面的争论 。 但现在 , 口罩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西方社会民众的日常 。 但近日 , 与反口罩和反封锁有关的脸书主页却正在增加 。 根据《卫报》的调查数据 , 在脸书上 , 5个反口罩主页的粉丝数 , 已经从8月初的4.7万增至6万 , 增幅达28% 。
二、最雪上加霜的莫过于 , 网络虚假信息和一些政府前期不够积极的抗疫表现对欧洲年轻人产生了不良的引导 , 社会的无知和偏见也被放大 。 以新冠疫苗为例 , 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疫苗信心计划负责人海迪·拉森说 , 对政府的信任降低可能助长怀疑论 , 而那些反对任何新疫苗的人 , 正在利用这种不确定性 。
欧洲年轻人 , 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 专家分析 , 在消除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控制疫情的要素中 , 年轻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年轻病例的激增给欧洲各国带来巨大压力 。 另一方面 , 作为就业的主力军 , 年轻人的倒下将影响欧洲经济的运行甚至将来的劳动力储备 。
双重考验
需要担忧的并非只是欧洲人 。
一个引发关注的重要问题是:随着秋冬流感季节的到来 , 全球不少国家都面临着“流感叠加新冠疫情”的双重考验 。
韩国人决意“背水一战” 。 随着秋季到来 , 据韩媒报道 , 韩国日前发现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双重感染的病例 。 此前 , 疾病管理本部中央防疫对策本部长郑银敬表示 , 韩国已处在第二波病毒的控制下 , 预计这种情况还将持续 。 在南亚地区 , 印度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 累计病例就超过了巴西 , 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第二多的国家 , 可谓挑战重重 。
新民晚报|第二波疫情已到爆发的边缘,这一次欧洲准备好了吗?
文章图片
印度疫情严重紧追美国 。
20日下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一场论坛上做出一个判断——原则上 , 这轮疫情还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
那么 , 人们又该怎么做呢?
欧洲的情况是个警示:疫情中没有捷径 。 哈佛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员托马斯指出 , 各国政府和民众应该克服“大流行疲劳症” 。
另一方面 , 疫情就像一面镜子 , 照见良知、责任与担当 , 也照见傲慢、偏见与无知 。 抗击疫情 , 成本考量无疑是一门幽深的学问 , 考验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能力 , 但面对一个个生命 , 道德驱动应当超越利益计算 。 非常时期 , 在国际交往中 , 更重要的是摘下“有色眼镜” , 守望相助 。